跟台湾不太一样的是,孩子的表达能力在德国幼儿园里一直是重点学习目标,如果平日的学习环境不鼓励孩子表述意见,只在每周一次的说话课上让孩子练习表达,或是只有在参加朗诵或演讲比赛上被训练以极不自然的手势与腔调表达,孩子自然很难提升说话能力。意见陈述的能力跟学习生活毫不相关,所以一旦被要求报告或表达,就只好看稿或死背。
在德国任教这几年,我观察到德国孩子的平均表达能力明显优于台湾孩子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1.原因天天都是说话课
除了午休时间避免干扰其他孩子的睡眠,基本上无论上什么课程,幼儿园都没有上课不能说话的禁令。相反的,老师们会尽量创造对话机会让孩子表述自己的意见。3岁以上的中大班孩子,在早上三十分钟的晨间律动时间里,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说话。
老师抛出的讨论题目多半很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参加的生日派对、周末的休息活动到度假回来的心得,都能让孩子轻松开口说。相较于台湾课堂上常见老师提问而学生回答“正确答案”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学生在开口前不会习惯性地怕说错,自然提高了主动参与讨论的意愿。
换句话说,台湾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形塑孩子认为“知道正确答案才有发言权”的既定印象,即使老师本身无意这么做,长期下来却容易加深孩子对于在课堂上发言这件事的距离感。“一句关键答案更胜孩子一整段想法陈述”成为主流的授课方式,便无法有效引导孩子提升口语能力,这或许是台湾孩子普遍不擅长表述的主要原因之一。
德国幼儿园里每日大量的对话练习和课堂中的团体讨论,让孩子从小就把意见表达视为每天学习生活的日常。开放式的对话与讨论,让孩子先经过脑袋里各种想法上的混乱与撞击后,学会逐步整理思虑,再选取适切的语言表达出来,透过思考建构和语言表述同步进行的大量作业,扎实地增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