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①是当孩子告诉你:“你看,我画了一颗好红的苹果喔!”的时候,可以适当借用孩子刚刚讲过的话,覆述一遍:“真的耶,你画了一颗好红的苹果!”让孩子成为会话的主角,也让孩子觉得“你们有在听我讲话、有理解我的想法”,孩子就会更愿意讲话、增加彼此对话的频率。
技巧②是当孩子做出一些适切的行为,例如将绘本放回架上,就对孩子说:“哇!你有把书收好耶!”藉由语言,传达出你有兴趣与关心的地方。对孩子而言,会成为一个学习良好事物的契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对目前所进行的课题保持注意力,并且得以自行整理对这些行为的想法。
技巧③是当孩子有一些优良行为或态度时,要具体地称赞:“你把玩具借给朋友玩。好了不起喔!”比起惩罚或威胁,称赞更具有增进行动力的效果。不仅是孩子,你应也会觉得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双方能够建立起更良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建议避免的三种沟通方式”如下:
1.命令或指示。
2.不必要的询问。
3.禁止或否定的表现。
所谓的命令或指示,是指从孩子身上夺取主导权。例如,面对学校的绘图日记作业,孩子已经自己决定好要撰写的题目,正在埋头苦干。然而,希望作业内容能够更充实的大人们却建议“要不要试着往这方面写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既然说话,就表示希望我顺从他的期待”。万一孩子不从,大人就会生气,孩子也会变得不快乐。
是例如孩子正在思考事情,当大人突然提出“你在想什么”等不必要的询问时,就会中断孩子的行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或“你要回房间了吗”这种询问的方式可能会变成审问孩子,而让孩子感到思想被否决,必须多加注意。
是指“不准”、“不要”、“不可以”等否定或禁止的言语,这些言语会在彼此之间产生不愉快的交互影响作用。“立刻停下来,不准哭”、“不要找借口”、“不可以弄得乱七八糟”…大人经常会在焦虑的当下随口说出这些话,但是用这些否定的语言不但无法改善问题,反而还会增加孩子出现这些负面行为的比例。
在调整孩子的发展环境方面,由于父母为此烦恼不已,因此给他们一些协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将来同样也对自己的下一代施以不当管教,建立不正常、不完整的亲子依附关系,今后人们应当加强与医生等专家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的合作,建立可以协助处理父母心理问题的系统架构。针对父母的具体协助以及照护方面,还会在终章做更详细的叙述。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你受的伤,大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