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从一开始玩具被抢走会哭哭啼啼,进步到会拿别的玩具企图以较文明的方式来“以物易物”,或是被攻击时会反推回去大声说“Stop!”。从互动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发现,有很多方式比边打边哭更有效,试着以坚定的口气制止对方的行为时,其实正是向霸凌的一方释出“我并不怕你”的讯息,而大声喝止也可趁机让在附近的老师或大人听到来注意状况,避免冲突升高。
大部分德国父母会做的,是多带领孩子去参与不同的课程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练习与其他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他们也会在家里演练可能的霸凌场景或对话,一步步帮孩子厘清过程中是否有更好地对应方法,面对恶意的言语攻击时,如何以幽默感化解,但绝对不会在知道孩子受到欺负了就立刻气急败坏的要对方家长负责。其中也发生过几位大孩子哭着要求爸妈去找欺负他们的孩子理论,这种情形下多数的德国爸妈都会拒绝,他们只会给予建议并引导孩子找出方法解决。
“我可以帮忙你一起找出方法来,但是我无法代替你去解决问题。”是德国人在面对儿童霸凌问题时的铁血教育,他们固然会请老师从旁协助孩子面对问题,却铁了心肠不替孩子出头。
如此坚持不干涉“属于孩子世界的游戏规则”,其实是深切的希望孩子可以锻炼出“生存本能”,因为他们很清楚霸凌的现象绝对不会只出现幼儿园里,往后在学校,在职场,在以任何形式存在的人际网络中都冷不防会发生类似的事件,若爸妈没有让年幼的孩子累积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经验,往后被霸凌的强度和频率就可能会增加,因此与其去要求别人“孔融让梨”,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捍卫自己。
陪伴孩子走过这个困难的阶段,让他们明白在人际关系中需要尊重他人的底线,而自己的底线也不应该被无故践踏。同时耐心的解释,爸妈不直接介入调解并不是因为不关心,正是因为清楚唯有他们自己正面击破冲突的困境,恶梦才不会一再重演。
本文出自野人文化《德国幼儿园原来这样教:一位台湾老师的德国教育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