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國內外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尤其去年許多嚴重的校園暴力案件發生,讓家長擔心孩子在校園裡不能安全學習。然而暴力事件其實藏匿校園已久,根據教育部校安系統數據統計,112年度校園暴力事件與… 詳全文 >
-
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占第一位是家庭問題,其次是同學相處,例如霸凌或情感,再來是課業。青春期的少年容易衝動或徬惶,和大腦中「杏仁核」受到多愁善感的情緒系統發育的影響有關。「杏仁核」是一個神經決策… 詳全文 >
-
一名3歲女童在幼兒園就讀期間,長期遭到男同學欺負,不只被打頭、撲抱、勒脖,甚至還被男童用手摳弄下身,導致外陰流血、血尿。令人訝異的是導師並沒有介入關心,直到家長發現才讓女童被欺凌的遭遇曝光…… 詳全文 >
-
大人在建立孩子身體界線的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要給孩子討論、試錯的空間,不光是教養者,而是整個社會都要成為一個友善的空間,在特殊兒童的性教育上,這樣的原則更為重要。「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動員全村之… 詳全文 >
-
35歲的壯男小沈(化名),前來門診時自述因有乳房太大的困擾想要動手術矯正。而收治該名病例的彰基內視鏡乳房中心主任賴鴻文醫師在檢查時卻發現,小沈除了有雙側乳房大小D罩杯以上的情形外,超音波檢查… 詳全文 >
-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第一件事,並不是要孩子去學會什麼,而是我們要成為一個「孩子認為值得信任的大人」。這樣說好像太讓人摸不著頭緒,爸媽可能會覺得「我跟孩子關係很好,他什麼都會告訴我!」或者「我有… 詳全文 >
-
梅麗莎和潔西卡,她們從幼兒園起就是最好的朋友,她們喜歡穿同樣的衣服、讀同樣的書、聽同樣的音樂。梅麗莎告訴我:「我們是不可分的,做什麼事都一起,比最好的朋友還更好,比親生姊妹還更親,就像同卵雙… 詳全文 >
-
網路霸凌起源於現實生活中的紛爭,被害者與加害者習慣使用網路溝通選項,來發展社交關係與解決衝突,加害者經過選擇後進行霸凌,但卻沒有顧慮到行為後果。網際網路的發達、社群網路的流行, 卻也造成了許… 詳全文 >
-
我們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疾病觀察,看出心理、身體與人際關係三者密不可分。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更能讓人看得一清二楚。接下來我將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加以說明,其他各種疾病,也請都以相同角度來看待… 詳全文 >
-
老師常常會遇到家長類似的反應,然後嚷著「為甚麼這些過動兒不去『特教班』啊?這樣不是影響我小孩的受教權益嗎?」。其實,許多人對過動症有不少誤解,特教老師有話要說。 詳全文 >
-
孩子在校園中若遭遇到類似霸凌的情形時,有可能孩子回家也不會把在學校所發生的事情跟家長說,但是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服裝穿著、生活作息或飲食的改變等,都可能是個警訊,若家長們多份關心或許就可能阻止悲… 詳全文 >
-
Mitch和Marty從小就不怕生,個性活潑開朗,能快速適應新環境,不管大人或小孩,他們都能很快地和對方變成朋友,常常在公園或親子館牽著剛認識的小朋友或是家長一起玩。最近看到新聞上層出不窮的… 詳全文 >
-
回應言語暴力時,應該堅定、清楚地說話,抬頭挺胸,直視對方,深呼吸,讓腹部隨吸入的空氣而擴張。 學習辨識、回應言語暴力,需要一定的時間、精力、努力、決心與付出。即使伴侶停止謾罵、輕視你或使用… 詳全文 >
-
幼童碰到霸凌,將是成長心中無法抹滅的痛。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不是一定要有身體的傷害才叫做霸凌,當1個人或一群人故意、重複、長時間地欺負或騷擾一個特定的對象時,便構成霸凌,不論霸凌或是被霸凌… 詳全文 >
-
隨著網路及社群媒體的發展,霸凌問題不再限於校園當中,也延伸至網路平台。美國研究團隊表示,針對青少年族群的惡意訊息,經常以匿名的方式散布,可能對青少年造成諸如難為情、感到困擾、甚至是鼓勵自殺等…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