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在建立孩子身体界线的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要给孩子讨论、试错的空间,不光是教养者,而是整个社会都要成为一个友善的空间,在特殊儿童的性教育上,这样的原则更为重要。
“养大一个孩子需要动员全村之力”,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琅琅上口的口号,但在特殊儿童的长大过程中,却常有“就算大家没有刻意歧视,但也对这些孩子的存在忽略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的经验。
特殊儿家长有庞大教养、经济压力.少数孩子才有足够资源
我们设想一个很理想的状态: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发现有智能发展迟缓的问题,因此得以及早进入早疗系统,学龄后的生活也得到很好的特教与融合式教育,家庭、学校、医疗系统都对孩子有很好的支持。
但在现实中,这样“完美”的教育及社会化历程,仅能发生在很少数的孩子身上:孩子的照顾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婴幼儿发展知识,能够与医疗系统配合,甚至自费参与各种早疗课程等。
要有如此完整的支持系统,孩子的原生家庭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知识、教养能力,不要说经济、阶级弱势家庭了,即使一般中产阶级家庭,也很难同时承担巨大的教养及经济双重压力。这部分在其他家庭的眼中,常是一种“爱莫能助”的状态:可能很同情,但同时也觉得“帮不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