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7/18 上午 10:37:38

腹泻、便祕、胃痛,是肠胃疲劳警讯!牢记3种饮食原则,「肠」保健康

(关键字: 腹泻 , 肠胃 , 胃痛 , 消化不良 , 便祕 , 肠胃疲劳

明明没有暴饮暴食,也容易消化不良、胃痛、胸口灼热、打嗝……?还有会出现恶心、腹泻、便祕、腹胀,时不时轮番打扰?小心都是肠胃疲劳的警讯!避免肠胃总是闹脾气,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只要顺着肠胃的节奏,依照以下3种饮食原则,才能「肠」保健康!

第一/饮食的时间

肠胃的运作有其「节奏」(rhythm)。肠胃的功能之一,是包含蠕动在内的消化道运动。肠胃的收缩运动受到自律神经系统所支配。在规律饮食下两餐之间的空腹期,包含十二指肠在内的小肠会处于一种规律的收缩模式。而这些收缩运动,是属于协助消化的生理现象。因此,每天在同样的时间点,有规律地摄取适量饮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反之,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无法充分运用到这类的收缩运动而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容易发生肠胃症状,所以要特别小心。

日本心理学专家松尾伊津香,在其新书《内脏疲劳修复全书:你听见身体求救的声音吗?从大脑、肠胃、肝脏全面缓解你的不适》中提到,人类的身体具有『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也就是所谓的『生理时钟』。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我们的身体通常一到固定的时间点,会自动清醒、肚子饿、想睡觉。举凡体温、血压以及激素的分泌等等,体内所有的生理现象,大约都以二十四小时为周期变动着。身体如此规律地活动,就是因为身体内建生理时钟的关系(话虽如此,据说人类原本具有的周期为二十五小时,所以每天都会产生微妙的落差)。

多数内脏都是依循着这个生理时钟在运作。

健康的人,每天只会进行数次大肠的大型收缩运动,特别是餐后发生的收缩运动,就容易产生排气和便意。因此,若饮食或排便习惯不规律,消化的节奏就会失序;除了肠胃的症状之外,由于自律神经系统的失调,还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运作失常的情形。关键在于, 每天要尽量在固定的时间用餐。依循着自己与生俱来的『 肠胃节奏』进食,才能促使我们的肠胃保持健康。

食物會被消化,是因為胃液的溶解。為了促進胃液的分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好好咀嚼』。
食物会被消化,是因为胃液的溶解。为了促进胃液的分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咀嚼』。

第二/好好咀嚼

食物会被消化,是因为胃液的溶解。为了促进胃液的分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咀嚼』。仔细咀嚼磨碎后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胃部消化活动的负担。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人都做不到『仔细咀嚼』。希望大家可以找机会确认自己吃完一餐通常会花费多少的时间,而且尽可能在一个人吃饭的情况下测量—很可能你只花十到十五分钟就可以把午餐吃完了。这时候,只要试着去观察自己『有没有好好咀嚼』,就可以知道我们经常在几乎没什么咀嚼的状态下狼吞虎咽。

建议大家先实际感受一下,自己没有好好咀嚼的程度究竟有多严重。然后,试着每一口咀嚼个三次、五次都好,再有意识地逐步增加咀嚼的次数。

第三/吃到八分饱乃最佳良药

无论哪种身体不适,最主要的原因都会提到『暴饮暴食』。由此可见,为避免肠胃失调,最佳对策就是不要饮食过量,应避免超出胃部能力范围的饮食。然而,吃东西所带来的幸福感觉确实无与伦比,应该有不少人是依靠食物来消除压力吧?像我自己一直从事饮食控制的教学,却也是长年饱受过食所苦的大胃王不过,我最终还是找到了因应的方法,现在来传授给大家。

防止过食的关键做法无他,就是—『提升满足感』。

许多会过食的人,追求的并非满足感,而是『饱足感』。吃到饱对我们来说是种快感。用食物将肚子完全填满的时候,会充满幸福的感觉。但是,随着年纪增长,不管是消化液或是蠕动,都已经追不上这种饱足感了。与其追求吃到饱的感觉,倒不如改为达成『吃到八分饱就能感到满足』的目标,这样才能长久享受饮食的幸福感。

提升满足感的关键,就是要将感觉集中在『舌尖』与『胃』上。

①将食物放在「舌尖」,以便用舌头观察食材的味道、香气、口感等等,才能细细品味。

②咀嚼,并吞咽。将注意力放在食物进入到「胃」的感觉。

持续执行这两个步骤之后,相信大家就能渐渐地切实体会到『品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每一次的饮食并非只是『将食物送进肚子里』,希望大家都能开始充分享受这种『品味』的行为。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