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9/10 下午 02:41:28

不上网很难过?你得了网络成瘾症吗?9问题自我检测

(關鍵字: 手機 , 電玩 , 網路成癮 , 電腦 , 遊戲障礙

大脑受损,如同酒精、药物成瘾

根据医学研究发现,网络电玩成瘾的人,在脑部计算机断层影像下,大脑会出现结构性的改变,包括:前额叶、基底核明显萎缩,认知及活动功能也明显下降,大脑神经的受损程度,类似酒精或药物成瘾的患者。

臧汝芬强调,判断是否发生网络电玩成瘾,与使用的时间长短没有绝对关系,真正的关键在于,不使用时是否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坐立不安、暴躁、愤怒、焦虑、忧郁、情绪失控等负面的情绪表现;或是日常生活中会想尽办法,找到机会时尽量使用,甚至牺牲读书、工作及晚上睡眠时间,造成学习功能障碍、社交互动障碍,影响人际及家庭关系。

4大高危险族群

根据医生临床观察发现,许多网络电玩成瘾的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电玩游戏,容易晚睡、熬夜或是失眠,生活作息大乱,导致经常上学迟到、早退,最后拒绝去学校,学习被中断,很可能与社会脱节,出现社会萎缩、隔离的现象,变成“宅男”、“宅女”,不但情绪管理有问题、有暴力倾向,也会缺少同理心、利他主义,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大的伤害。

网络电玩成瘾4大高危险族群,包括:神经传导物质缺陷相关精神疾病患者,例如: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人格及心理上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低自尊、挫折忍受力低;家庭经常有冲突、缺乏沟通及家庭凝聚力;近期经历重大灾难、剧烈生活变化的高压力者,都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臧汝芬说明,网络电玩成瘾的人,容易活在自我的网络世界中,甚至与现实世界脱节,只想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逐渐脱离原本的生活轨道,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通常会出现表情呆滞,也不太与人有眼神接触,说话多用单字或短句、经常不知如何表达应对,人际关系及社交生活严重自我封闭,形成所谓的“人工自闭”。

网络、电玩成瘾者,特征各不同

《成瘾行为心理学期刊》曾发表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单身年龄女性、注意力不足多动症、强迫症、焦虑症及抑郁程度较低者,与社群网络媒体成瘾有正相关;而单身年龄男性、注意力不足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程度较高者,则与电玩游戏成瘾呈现正相关。

研究也发现,社群网络媒体成瘾与电玩游戏成瘾者,各有不同的特征,社群网络成瘾者的焦虑程度较高,且害怕与人面对面交谈,但仍期待与人互动并建立关系;而电玩游戏成瘾者的忧郁倾向较高,可能藉由电玩游戏逃避人群,从中寻找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如何治疗网络电玩成瘾?

面对网络电玩成瘾者,最优先就是预防性的防止,臧汝芬提醒,千万别把3C产品当作保母,且绝对不要让孩子接触到暴力血腥或色情内容,3岁以下幼童不宜接触任何3C产品;3岁以上平日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假日则不得超过2小时,且应有家长陪同及监督,同时掌握信息内容与使用习惯。

臧汝芬建议,网络电玩成瘾者应及早就医,寻求精神科、身心科医生帮忙,由专业医疗介入治疗,包括:正确诊断、共病现象、药物治疗、住院治疗、深入会谈,并配合认知行为功能改善,每个环节缺一不可。

家庭生活也应重新塑造,改变过去沉迷网络电玩的步调,全家人最好培养共同的兴趣,建议选择能激发脑力的互动游戏,例如:下棋、桥牌,或是多走出户外活动,同时转移戒断症候群的身体不适。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