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31岁林姓女子,因不满同居男友移情别恋,透过手机上传炭盆照片,并透过脸书(facebook)将烧炭自杀过程上传,她的146名脸书网友中,有9人虽然陆续留言苦劝打消自杀念头,但在长达67分钟的对话中,却无人报警营救,直至当事人烧炭死亡;自杀防治中心表示,当面对有自杀高风险族群时,周边亲友或是家人,一定要提高警觉,扮演好「守门人」角色,透过心理谘商协助,可避免遗憾悲剧出现。
亚东医院明伦自杀防治中心精神科医师周秉萱指出,新北市去年度自杀原因以情感因素占66%为最高,其次为忧郁症约15%。女性企图自杀未遂是男性的2倍,而在女性自杀未遂通报比例中,以22到44岁年龄层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各年龄层女性自杀原因,感情因素占首位,而45岁以上女性,家人间情感因素取代感情因素成为第一位。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网路族自杀事件,事实上,网路是虚拟的世界,网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疏离、冲突或断裂,在压力与情绪找不到出口时,通常让自杀危险族群经不起压力,与痛苦的考验而掉落谷底,若救援不及则易发生不幸。
去年新北市曾发生网友相邀在汽车旅馆集体自杀烧炭自杀情事,网友间彼此间都从未谋面,却有志一同的想死,经检调查证网友身心健康状况,发现有高达8成自杀网友,有不同程度忧郁症就医就诊病史。
周秉萱医师透露,数年前,日本流行的「完全自杀手册」翻译本在台湾发行时,一时间,自杀风潮迭起,情绪低落者、失意者,把死亡当成解脱,照手册教导的自杀方式依样画葫芦,社会一片挞伐声浪,现在自杀网站的角色,就像当年的手册,提供一个资讯平台,让自杀事件来得更互动频繁。
目前世界上每天有2000人自杀身亡,台湾每天则约有9人死于自杀。网路便利,带来新世界自杀观念的解构与重塑,也产生了不容于世的邀约集体自杀行为,心理工作者主动介入聊天室辅导网友,加上与警界打击那些相约自杀的网站,应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