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导致蜘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相当高,医师提醒,有家族史、抽菸、三高、压力与大量饮酒等族群,也都是致病因素,平时要特别注意。目前透过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可以说是检查、手术一次完成!
1名62岁杨姓男患者,头晕状况持续一个月,有一天起床时突然发现右上眼睑下垂,家人赶紧送至急诊室,检查后发现是颅内蜘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会诊台中童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柯宗伯医师,经电脑断层血管摄影术确诊为右侧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并蜘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再安排至复合式手术室(Hybrid OR)进行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术后住院10天即出院返家休养。
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蜘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
杨姓患者因断断续续有头晕目眩情形长达一个月,突然早上起床惊觉右上眼睑下垂,家人知道后赶紧送至童综合医院急诊室。进行断层扫描与相关检查后,急诊刘姝佑医师发现患者颅内蜘蛛网膜下腔出血,会诊神经外科柯宗伯医师进行诊疗,确诊患者因右侧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造成蜘蛛网膜下腔出血,先送至加护病房照护,等稳定后再病人至复合式手术室进行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
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在复合式手术室进行,降低麻醉与感染的风险
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是先打开头颅并切开脑组织,用以钛合金夹夹住动脉瘤颈部,阻断血液流入动脉瘤中,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因为手术室在复合式手术室进行,所以术中同步可进行血管摄影,及时确认动脉瘤夹险和血流阻断情形,避免术后需再移动至其他空间进行检查,减少病人转运及降低麻醉与感染的风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右眼上眼睑下垂情况明显改善,术后10天即出院返家休养。
童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柯宗伯医师表示,复合式手术室因为配置了多轴室血管摄影,对于开颅并动脉瘤夹除手术有很大的帮助,不仅提供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影像造影,达到影像及手术同步整合的治疗方式;并且术后不需要移动病患,直接在手术室做血管摄影,追踪术后血管的状况,如果有问题可以马上再做处理,避免患者术后仍不稳定时移动而出现的风险,这是以往在传统手术室无法做到的,提供患者更安全的手术环境与成效。
柯宗伯医师指出,造成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常常突然发生所以致死率也相当高。而动脉瘤的形成是当血管壁厚薄不一、血管壁脆弱和血管失去原有弹性等等,长期受到血流血压冲刷下就会逐渐突出而形成动脉瘤,当血压上升或血流量突然增加时就会导致动脉瘤破裂。典型临床症状为剧烈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丧失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复视或眼睑下垂等情形;所以还好个案家人有警觉心而将患者及早送急诊,避免了二次出血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蜘蛛网膜下腔出血,高风险族群要注意
柯宗伯医师呼吁,家族中若有人曾因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蜘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发病机率也比一般人高;另外抽菸、三高、压力与大量饮酒等也都是致病因素,所以平时也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