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12/22 上午 09:25:19

探索消化道的“黑色大陆” 医生带您认识小肠镜检查

(關鍵字: 腹瀉 , 出血 , 小腸鏡 , 檢查 , 小腸

62岁的黄先生有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变长期洗肾已有15年了,近一年来常常莫名其妙反复的出血,被家人多次送到医院经胃镜及大肠镜检 查,以及其他相关影像检查后仍找不出病因。黄先生和家人与医生讨论后,同意接受“经口双气囊小肠内视镜”检查,发现在小肠内有数个疑似血管异常增生之病灶,经适当的内视镜注射止血术以及氩气雷射止血治疗及药物控制后,肠胃道出血情况改善并顺利出院。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常常发生。

20世纪以前,人类对于攸关性命存亡的小肠一点都不了解,因为小肠正是负责消化分解食物及吸收食物营养的重要关键呢!人类的肠胃道很长,食物从口腔开始进入消化道的起点之后,一路经过喉咙、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到肛门,全长大约共7~9公尺长,是我们身高的4~5倍,而其中长度最长的就是小肠,大约有4~6公尺。而小肠在人体的位置却有些难以接近,因位于整个消化道的中央,较不容易检查及探求,所以都被医生称为是消化道的黑暗大陆。

公元2000年以前,人类对于小肠的探索可以说是毫无头绪,过去有关小肠的病灶检查仅能借助放射线科的小肠摄影或计算机断层点影像诊断,但这些都只能侦测较大的病灶。其后虽有传统推进式小肠的检查,但最远也只能到达小肠近端侧,终究无法一窥小肠的全貌。

一直到了公元1999年以色列工程师葛瑞尔‧爱登博士(Gavriel Iddan)发明了胶囊内视镜,并于2001年8月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证并核准上市,胶囊内视镜的外观是直径 约1 公分,长度约 2 公分的胶囊,内建摄影机、图像处理芯片、影像感应传送器、LED 灯照明、氧化银电池、无线发射器。

患者把它当作药丸般吞下肚之后,胶囊在肠道内移动时它会以每秒2张的频率,8小时内严密地不间断监控,对你的肠胃拍下5万多张照片,并将影像传到背负在体外的记录器中供临床医生判读, 虽然,胶囊内视镜在小肠病灶的诊断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还是有一些局限,例如: 胶囊内视镜是以被动移动(passive locomotion)的方式进行检查,吞下去的胶囊就像吃下的食物一样,随着肠壁蠕动,从食道、胃、小肠、大肠,一路往下然后被排出体外,因此,胶囊内视镜漂到哪就拍到哪里,无法主导操纵拍摄的位置和角度; 再者,目前胶囊内视镜的主力仍是以诊断为主,若发现小肠的病灶还是需其他侵入性的介入治疗; 小肠其他的介入性治疗一般是指藉由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深入小肠,对全小肠做全面之观察及介入性治疗。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