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做出可偵測轉醣鏈球菌濃度、乳酸、酸鹼值的細菌放入試紙。一旦試紙與唾液中的目標分子接觸就會發出綠光螢光,再藉由光度檢測去推算轉醣鏈球菌的數量,即可利用機器學習來評估蛀牙的風險。(圖片/中正大學提供)
用唾液能知蛀牙风险?关键在侦测“转醣链球菌”浓度
至于为什么透过简单的唾液,就能了解蛀牙风险高低呢?“CCU Taiwan”团队成员陈诗咏解释,这是因为导致人体蛀牙的原因,主要是细菌在牙表面作用惹祸所致。尤其是,当中把口腔中的醣类代谢成乳酸的“转醣链球菌”,因其拥有特殊的沟通因子,会让细菌间互相沟通,聚集形成牙菌斑的生物膜,附着在牙齿上造成腐蚀等伤害。
因此,中正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做出可侦测转醣链球菌浓度、乳酸、酸碱值的细菌放入试纸。一旦试纸与唾液中的目标分子接触就会发出绿光荧光,再藉由亮度检测去推算转醣链球菌的数量,即可利用机器学习来评估蛀牙的风险。目前中正团队已开发产品原型,对于口腔中蛀牙风险预测精准度已达75%。
而该发明也一举荣获由MIT主办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也就是全球顶尖大学争相参与的最高等级合成生物学竞赛(参赛学生必须利用“合成生物学”解决日常生活常见问题)银牌。目前也有厂商对此项发明表达兴趣,学生未来将不排除与厂商接洽,发展商品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