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孩子走路摇摇晃晃,并且站立时看不到足弓,影响脚部承担体重效果变差,因而无法久站或行走过久,就可能是扁平足。复健科黄尚阡医师表示,建议在孩子10岁前,进行足部运动训练,有助于促进足弓发育,预防儿童功能性扁平足问题。
扁平足分为:功能性扁平足、结构性扁平足两类型
扁平足是一种先天性足部疾病,可分为「功能性扁平足」与「结构性扁平足」两种类型。功能性扁平足是一种足部结构异常的状态,例如足弓处过度平坦或是过度降低,使足部失去避震功能、脚承受过多压力,造成足部不适、疼痛,使走路步态不稳、影响行动能力、无法顺利进行喜欢的活动或运动,甚至是使运动表现不佳。
引起扁平足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扁平足的原因包括遗传、软骨症、肥胖、代谢性异常、衰老退化性疾病,以及错误的鞋具等,都是常见引起扁平足的原因。
扁平足的症状有哪些?
有扁平足的人,足印变宽变平,足尺寸变大,鞋子易磨损,主要是鞋跟内侧,前足内侧和跟骨内侧缘;大脚趾外翻,第二脚趾附近的脚掌表皮会增厚、锄头趾、阿基里斯腱缩短或变紧等,因此无法久站或行走过久。
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复健科黄尚阡医师表示,儿童的足弓约在2~6岁开始发育,最晚在10岁前发育完全,过程中家长可多观察留意儿童的平衡与行动能力、观察及追踪足弓的形成,多使用环境刺激、安排足部训练,都能帮助儿童足部肌肉发育、增加足部稳定性,及早发现、即时预防与治疗都能降低形成扁平足的机率。
把握2~6岁黄金治疗期
早期介入治疗对于扁平足儿童的行走状态与能力更是至关重要,可预防儿童功能性扁平足问题并促进足弓的发展。建议可透过复健科医师、治疗师评估并安排合适的治疗方式,例如以环境刺激和居家活动训练,剌激及改善功能性扁平。黄尚阡医师提醒,家长们平时多关注儿童的足部健康,若观察到儿童出现足部疼痛、步态不稳或姿势问题等,把握在2~6岁黄金治疗期介入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招预防扁平足
复健科杨敏君物理治疗师建议,家长可透过以下方式,剌激儿童的足底部肌肉,帮助儿童足部肌肉发育、加强足弓发育与增加足部稳定性:
1.增加赤脚时间:
鼓励儿童赤脚活动,透过赤脚行走在室内地板或是柔软踏垫等平面上。
2.多样化的地面刺激:
带领儿童赤脚踩踏草地、沙滩、泥土等,包括不同的地面材质和高度。
3.进行足部运动训练:
将卫生纸或细绳放在儿童前方的地面上,鼓励及引导儿童以脚趾捡拾卫生纸,可以搭配数数字或唱歌,也能增加难度,例如请儿童夹住卫生纸的脚要能做上下移动,且维持卫生纸不滑落,也能在地面上放置不同形状和高度的物体,让儿童走在物体上面,或是在指定形状或颜色的障碍物上进行跳跃,又或是带儿童玩跳绳,都能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与提高儿童参与动机,可锻炼能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每次训练的时间与次数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