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迟缓儿童的盛行率约6%至8%,包括隔代教养、新住民文化差异、高龄产妇、刺激不足、过度溺爱等,都可能是导致儿童成长NG的原因,而门诊发现语言迟缓儿童中,近25%来自新住民或隔代教养家庭,家长应格外留意孩子的发育状况,若有异常应及早检查做疗育复健。
亲职教育出了错?3岁迟缓儿只会喊爸妈
宜兰县罗东博爱医院每年平均有200位因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前来接受早期疗育复健,进一步统计发现,其中将近25%迟缓儿来自新住民或隔代教养家庭,孩子到了3岁只会讲爸爸、妈妈或是简单的单词,或有不爱开口说话的表现。
一位远嫁宜兰冬山的大陆新娘林小姐,在女儿“乐乐”(化名)1岁时,发现其眼神无法和人群有交集,到怕生、不太开口说话,与幼儿园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也不太理想,怀疑女儿有语言发展迟缓与社交低下的状况,就医检查证实有发育迟缓的问题,需尽快做早疗复健,才能赶上同年龄孩子的成长速度。
为了不让孩子在人生竞赛中落后,林小姐辞去餐厅服务员的工作,从乐乐2岁开始专心陪伴,每周带她到医院进行2次语言治疗、2次职能治疗和1次物理治疗,且有效运用儿童发展筛检量表观察乐乐的成长。经过一年的努力,乐乐终于敢勇于面对人群,和其他人的眼神接触和社交互动有显著的进步,仿说的辞汇增加,注意力变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