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线虫及线虫捕捉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薛雁冰研究团队,也在台湾各地采集了许多土壤样品来研究线虫捕捉菌与线虫的分布。研究发现,线虫捕捉菌与线虫普遍存在于野外的土壤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台湾土壤样品,都可以同时分离到线虫捕捉菌与线虫。
实验也发现,线虫捕捉菌可以补食多种线虫。有趣的是,不同菌株间的线虫捕捉能力差异非常大。有些对线虫讯号较为敏感的菌株,能制造较多陷阱,且其产制陷阱的速度也较快,能在短时间内杀死线虫。
因此,研究团队将一株产孢、生长能力与制造陷阱能力均突出的线虫捕捉菌进行基因体定序解码,以期深入研究线虫捕捉菌捕捉线虫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发现,线虫捕捉菌需要G蛋白的讯息传递才会产生捕捉构造,证明了G蛋白在线虫捕捉菌的捕食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研究不仅建立了新的模式菌株,并发展出多项有利的分子生物工具,将有助于后续了解线虫捕捉菌捕捉线虫的机制,以期在未来发展出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危害农业的各种寄生性线虫。此论文已于3月24日刊登于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共同第一作者为分生所研究助理杨景婷及本院博士后研究员葛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