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研究团队筛选随机突变的线虫,并找出具有真菌抵抗性的突变株,并发现真菌的毒素需要透过线虫的感知神经纤毛进入线虫体内使其麻痺,当线虫因突变而失去感知神经上的纤毛结构时,他们就对蚝菇毒素产生抗性,但是只要恢复一种感知神经元的纤毛结构,真菌便能再次麻痺突变线虫。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此真菌毒素能造成神经与肌肉细胞快速的坏死。此造成线虫细胞快速死亡的机制与现有的寄生虫药物如伊维菌素、涕灭威和左旋咪唑等截然不同。现在的抗寄生虫药物是影响寄生虫的神经活性。菇类的毒素则是能直接造成细胞死亡。
因此在未来可望发展成新的生物防治方法应用在农业上,或是开发出新药物,以对抗感染人体及动物的寄生性线虫。此论文已于3月17日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同时被选为封面故事之一,第一作者为本院分子与细胞国际学程博士生李京翰。
真菌不只能麻痺线虫,还会设陷阱捕捉线虫
除了上述提到的食用菇类之外,科学家已知在土壤中有另外一群“线虫捕捉菌(Nematode-trapping fungi, NTF)”,在环境养分不足的条件下,可以感知到线虫的存在,发育出具黏着力的陷阱(捕捉构造)来捕捉线虫。

腋下也會長粉刺?暗沉、粗糙?醫師帶你改善 圖解搞懂毛囊炎VS汗腺炎差異
每天半匙橄欖油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營養專家帶你破解錯誤迷信,這樣吃才有效
近視族、糖尿病病友注意!眼睛痛、畏光、視物模糊,恐視神經萎縮上身
非洲豬瘟是什麼?人吃了病豬會被傳染嗎?如何遠離非洲豬瘟威脅?
一張X光即可檢測骨質密度!亞東醫院導入DeepXray™骨鬆AI輔助診斷系統
痛風用藥有風險?「這個」降尿酸藥物,恐引起「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