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國人第二大死因,高度內頸動脈狹窄者,每年中風機率大於廿五%。本院新添高階頸動脈超音波儀器,高危險因子病患定期診斷,可收預防中風功效。
中風治療講究時效性,在黃金三小時內就醫,施打血栓溶解劑,會有很好的效果,但能預防中風發生,更好。筆者曾針對一百九十一位住院腦中風患者,進行危險因子研究,發現高達十五%的中風病患,罹患高度內頸動脈狹窄,符合頸動脈支架治療。
頸動脈粥狀硬化斑、狹窄,是公認的腦中風血管危險因子,早期的預防和診斷格外重要,如果能早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進而治療,可免於腦中風威脅。頸動脈超音波,係屬於不侵略性檢查,操作簡易,有健保給付,中高年齡的民眾,具有高危險因子者,最好定期檢查。運用超音波反射的原理來檢查血管壁表面及其內部是否有粥狀硬化的出現,由測量頸動脈內膜厚度。來測定頸動脈血管的管徑和血流變化,瞭解頸動脈有無狹窄或阻塞現象。它可以正確的評估流入腦內的主要血管(總頸、內頸及外頸動脈、脊椎動脈)狀況,以了解血管有無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甚至阻塞的情形。
血管最內層有一層薄薄的內膜,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慢慢增厚。當局部內膜厚度變得很厚好像道路中間一塊隆起時,就是所謂的動脈硬化斑塊。所以要看血管是否已經發生明顯的動脈硬化時,單單靠抽血檢查無法知道的,此時頸動脈超音波就成為最好的選擇。當動脈硬化斑塊越來越大時,則會造成血管狹窄現象,有時候血管完全阻塞。另外超音波檢查還可檢查血流的流速及遠端阻抗的情形,根據超音波波形的變化來推斷血管上游或下游是否有狹窄的可能性。
頸動脈血管壁增厚、狹窄與年齡、血壓、抽菸、高血脂和血管粥狀硬化息息相關,隨著年齡增加,國人的頸動脈血管壁也隨之增厚,不能不小心。
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
首先,要好好控制動脈硬化危險因子,如:戒菸、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飲食要均衡(控制熱量、低鈉低脂低糖高纖飲食)、規律運動習慣、控制體重、杜絕不良的生活習慣。其次,亦應合併醫師的藥物治療。
但對於有症狀發生的嚴重頸動脈狹窄病患,如單靠上述內科治療,不能有效預防梗塞性腦中風的發生。建議應視狀況考慮採取積極的血管手術來疏通頸動脈狹窄處,包括:「頸動脈內膜?除術」及「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
「頸動脈支架置放術」通常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心臟血管科或放射科醫師執行,係將附有鋼絲、氣球以及支架的導管由鼠蹊部的股動脈穿入,沿主動脈到達頸動脈狹窄處,以擴張的氣球撐開狹窄處,再將支架留置固定於該狹窄處即成。整個過程約耗時一個小時左右,只需局部麻醉。
一般而言,其風險及治療困難度比傳統血管手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低,又同樣能達到預防腦中風的效果,目前已漸成醫界針對「嚴重頸動脈狹窄」治療的主流,特別是對那些心肺機能不佳、合併有嚴重內科疾病、具高手術危險的病患,更是治療首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