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8:36:53

胃有幽門桿菌 小心潰瘍找上身

(關鍵字: 王志堂 , 幽門螺旋桿菌 , 消化道疾病

如果經常出現胃痛、腹脹的情形要小心了!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幽門桿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菌,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感染,感染通常在10歲前發生,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

65歲男性,多次胃鏡顯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桿菌用藥滅菌後一直存在,今年6月潰瘍穿孔,開刀治療。68歲女性,健檢血液測試幽門桿菌呈陽性,無任何不適,於診所給予兩次滅菌治療,血液檢查仍呈陽性反應。

王志堂醫師表示,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飽受幽門桿菌感染之苦。
王志堂醫師表示,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飽受幽門桿菌感染之苦。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目前全世界約一半人口受幽門桿菌感染,台灣約有55%。目前已知是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共同致病因,危險的機率因人種而有不同,在有幽門桿菌的人中,有1-10%演變成消化性潰瘍,0.1-3%演變成胃癌,0.01%演變成胃黏膜有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但大多數感染者不會有顯著的併發症。

為何幽門桿菌能在有強酸的胃中存活?王志堂說,細菌含有尿素脢能將胃液中的尿素分解成氨(Ammonia)和二氧化碳(CO2)以適合其居住,而幽門桿菌有鞭毛構造能穿透胃粘膜。目前的研究顯示,幽門桿菌與胃潰瘍、12指腸潰瘍、慢性胃炎併萎縮、胃粘膜相關淋巴瘤(MALToma)、胃癌等疾病有關。

目前檢測幽門桿菌的方法有四種:抽血、呼氣試驗(Urea Breath Test)、糞便抗原測試、內視鏡粘膜組織直接檢測(CLO test、病理組織檢視、細菌培養)。由於多數人感染幽門桿菌後不會有任何臨床症狀,因此並非人人都需要做幽門桿菌檢測。但有幾種情況是一定要檢測,並且需要做滅菌治療,包括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包括目前或過去有此病史者)。還有有胃粘膜相關淋巴瘤。以及早期胃癌術後與慢性胃炎併胃黏膜萎縮。

滅菌方面主要是使用藥物(制酸劑加抗生素),有3合一藥物、4合一藥物、連續性用藥等方法,時間視個人情況不同,約為7-14天。如在滅菌後幽門桿菌持續存在,則變換藥物合併使用,或是經由細菌培養找出適當藥物。

王志堂呼籲,沒有臨床症狀時,不必做幽門桿菌檢測或治療;但經醫師証實有消化性潰瘍、胃粘膜淋巴瘤或早期胃癌術後且合併幽門桿菌時,一定得接受滅菌治療。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