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高達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建華局長表示,114年為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胃癌防治政策,臺北市除了12家醫院提供733位公費胃癌篩檢服務外… 詳全文 >
-
國內成年人約有一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中5分之1會產生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另約0.5至1% 會演變為胃癌或胃淋巴癌。但是,針對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難祛除的情况,目前已經有解方。安南醫院醫療副… 詳全文 >
-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喜歡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雖然其發現是一場意外,亦很晚才被醫界發現,卻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及胃癌的頭號凶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病房主任郭立夫表示,民眾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 詳全文 >
-
防治胃病、遠離胃癌威脅,就從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做起!1名72歲胡女士,上腹部悶脹及頻繁打嗝已持續數週之久,合併食慾變差,後來經胃鏡檢查發現患有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胃黏膜切片結果為幽門螺旋桿菌陽… 詳全文 >
-
研究統計,幽門桿菌感染者,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幽門桿菌已經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長期發炎將導致胃腺體破壞及及胃內菌相變化,進而產生胃黏膜腸化生,最終導… 詳全文 >
-
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之一,而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約有8~9成的胃癌是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被視為防治胃癌的有效方法。臺大醫院長期針對高胃癌發生率的偏鄉離島社區,… 詳全文 >
-
胃的惡性腫瘤以胃腺癌最多,約佔90%,而原發性胃淋巴瘤只佔胃惡性腫瘤的1%至5%,主要是B細胞型,其中又包括高惡性度、瀰漫性、大細胞的淋巴瘤及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烏日林新醫院胃… 詳全文 >
-
胃癌目前是全球癌症死亡排名第三,以及發生率排名第五的癌症!醫學界已證實胃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臺大醫院研究團隊最近進一步發現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後,人體腸道菌相的失衡是短暫的,在… 詳全文 >
-
網路上有人分享:「胃發炎可以喝牛奶急救」;也有人說:「胃發炎的時候,可以吃蘋果泥緩解發炎疼痛」,是真的嗎?來聽營養師蔡怡瑄的解析。 詳全文 >
-
所謂消化性潰瘍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之粘膜,受到胃液之侵蝕而形成之深入組織的消化道壁破損,它通常比糜爛(或者稱為破皮)來得深一點。潰瘍發生在胃叫胃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就叫十二指腸潰瘍。通常… 詳全文 >
-
幽門螺旋桿菌是潛伏在胃內的隱形殺手,以往醫師多採用「7日三合療法」來治療,但由於細菌抗藥性增加,此療法目前的除菌率已大幅下降;而高雄榮總腸胃科主任許秉毅醫師目前改採「混合療法」,除菌率高達9… 詳全文 >
-
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緊張,加上暴飲暴食、進食太快,以及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就容易出現消化性潰瘍、胃潰瘍等症狀。而造成胃潰瘍的禍首則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脫離不了關係。營養師蔡怡瑄表示,經過… 詳全文 >
-
罹患疾病,尤其是罹患癌症,最擔心「無聲無息」!除了肝生病了,甚至罹患肝癌不會說話,現在,也要小心罹患胃癌也有可能沒有什麼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有可能已經是胃癌末期。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 詳全文 >
-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文良醫師指出,胃癌是國人常見的消化道癌症,常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醫師提醒,早期發現與治療,是預防胃癌的不二法門。建議40歲以後的成年人,每3年應做1次胃鏡檢查, 詳全文 >
-
秋冬時節,氣溫開始下降,就容易犯胃痛嗎?根據統計,國人每年吃掉20億顆,平均每人吞掉100顆胃藥。到底為什麼會胃痛?吞胃藥,真的能保護胃壁?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