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11/8 下午 07:08:14

火鍋料防「磷」過量 小心傷心腎

──【補冬錦囊】專題

(關鍵字: 腎臟病 , 加工食品 , 反式脂肪酸 , , 金惠民

台灣人愛吃火鍋,尤以秋冬季節最為頻繁,除了各式湯頭,最常吃的食材就是各類火鍋料,但專家警告,加工食品所添加的磷,目前使用量無法估計,攝取過量會造成鈣磷比重失衡,促使血管鈣化,導致腎臟病惡化,增加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堪稱「另類的反式脂肪酸」,將成為健康殺手。

火鍋旺季到,營養師提醒民眾少吃添加磷的加工食品,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圖片/本網站資料照片)
火鍋旺季到,營養師提醒民眾少吃添加磷的加工食品,以免增加腎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圖片/本網站資料照片)

增加口感、降低成本 含磷食品泛濫

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准的含磷食品添加物近600餘種,其中常見的有偏磷酸鈉、磷酸鈉、磷酸氫二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及三磷酸鈉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部主任金惠民指出,常見含有「磷酸鹽類」的食品,包括各類火鍋料(丸餃類)、加工肉品(香腸火腿等)、速食麵、速食濃湯、各類粉劑、冰淇淋及碳酸飲料。

即便是米粉、河粉、蘿蔔糕等傳統米食,含米量低,業者多以磷酸、醋酸等處理過的化製修飾澱粉替代;麵食、麵包、鬆餅及餅乾點心類,除在原料粉可能使用含磷的修飾澱粉,製造過程中還可能再添加數種磷酸鹽類作為品質改良劑使用。

磷用於加工食品,可發揮保水、黏著、架橋、抑菌、增加風味、避免食物結塊的作用;加入碳酸飲料中,則可調整顏色、酸化、抑菌;用於麵包、點心、餅乾之泡打粉,則取其膨鬆效果。

過去麵包業常用的膨鬆劑多為鋁鹽類,如今考量鋁對失智的影響,轉為使用含磷膨鬆劑及含磷的麵粉改良劑,但卻又衍生出心、腎的危害。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