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事、工作时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拇指和手腕,造成疼痛肿胀、无法使力,小心长期下来演变成“肌腱滑膜囊炎”(俗称“妈妈手”)。如果电疗、超音波改善有限,目前透过超音波导引注射类固醇,即能有效治疗,挥别恼人的问题。
台中1名33岁王小姐在快餐店工作,需处理食材和打包食物,经常反复使用大拇指和手腕。回到家还要做家事,以及哄抱10个月的宝宝,渐渐感到右手腕肿胀,大拇指一动就痛,睡觉时更常被痛醒,就医确诊为“妈妈手”。
妈妈手好发于50几岁的妇女、新手妈妈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复健部主治医师简郁佩表示,“肌腱滑膜囊炎”(俗称“妈妈手”)专指大拇指近手腕侧的伸拇短肌腱,和拇指外展长肌腱之肌腱滑膜发炎,好发于50几岁的健康妇女,或生产过后的新手妈妈。因手腕不正确使力,以及常需反复性的手部动作而引起,会造成大拇指近手腕处疼痛肿胀、无法使力,若发生沾黏,则有紧绷感和拇指活动受限等情形。
妈妈手有时容易和手腕关节炎、腕隧道症候群或颈部神经压迫等疾病混淆,手腕关节炎是因关节退化磨损,使拇指基部产生疼痛;腕隧道症候群则是因正中神经通过手腕部位受到压迫,使手指、掌部,甚至上臂处产生酸、麻、刺、痛神经压迫症状。颈部神经压迫可能因退化性疾病或外伤造成,使肩颈和手臂手掌产生酸、麻、痛等症状。
握拳简易分辨妈妈手 施打类固醇成治疗选项
如何分辨是妈妈手呢?简郁佩医生表示,可透过简易方式测试,握拳将拇指包在四指内,拳头往小指方向偏移,若产生明显疼痛,则可能罹患妈妈手。妈妈手的治疗方式除了立即休息外,减少使用手部的力量,才能避免伤害,也可透过局部热敷、蜡疗、电疗、超音波、配戴护腕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发炎反应。而王小姐先接受上述治疗方式,却没有达到明显效果,故选择透过超音波导引下局部施打类固醇,一周内症状即明显改善。
                    

                                    頭痛、頭暈、肩頸痠痛,頸椎症候群中鏢了?6招動作擺脫「頸」箍咒!
                                
                                    尿結石是喝牛奶配巧克力害的?專家:這些小毛病才是凶手
                                
                                    運動減重這樣吃,讓你愈吃愈瘦!營養師:藍色餐盤蔬果是關鍵
                                
                                護理女神猝死,黃明志疑搜出「愛他死」!楊聰財醫師:「愛他死」4大致命風險
                            
                                今年流感病毒株大魔王是誰?什麼是流感三部曲?「流感重症OUT!」衛教開跑
                            
                                乾癬恐伴隨肥胖、三高成共病!減輕病友醫療與心理壓力,民團提3點籲放寬給付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