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3D列印制作矫具的过程繁琐,不论最终成品的复杂度如何,都必须经过3D扫描、3D软体修图、3D列印以及后制处理的过程,3D列印却可能高达15个小时以上,相较于临床最常见的竖腕副木(Cock-up Splint)为例,传统由职能治疗师手工制作只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于在医院病人医疗的需求时效性落差很大。
张开提出另一个成本需要考量的问题,3D列印副木的成本与强度因选择的3D列印技术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最普及的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成本低廉,但方向性强度差异明显,层与层的堆积面受力易断裂;而雷射烧结成型(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或其他高阶的3D列印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但单是机器的成本就将会是传统制程的百倍以上。于在医院现有的传统低温热塑的副木则是可以重复塑形,职能治疗师很容易根据个案穿戴的即时回馈进行修改,但3D列印的副木却必须重新扫描、列印与修图,在临床情境并不符合经济效益。
临床上职能治疗师必须考量每位病人在医学与心理社会上的需求,即兴创造出最适合患者的副木,例如:病人在休息与运动两种情境会有不同的张力变化,压力集中点就会有所不同,副木的细节也要跟着调整。
未来期待3D列印能与不同的制造技术互补,并根据临床需求,发展副木专用的电脑辅助软体,建立完善的检验架构与设计原则,并降低医疗专业应用3D科技的门槛,以提供更符合病人需求之副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