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見疾病「克魯松症候群」為特定基因突變造成,17歲的祐嘉是屬於先天性顱骨縫早閉之「克魯松症候群」,出生之後即因為顱腔過小及顏面後縮造成腦部壓迫及呼吸窘迫,在臺大醫院先後由神經外科施行顱骨減壓… 詳全文 >
-
當病人因先天發育、外傷、齲齒等原因失去牙齒時,採用病人自身的其他牙齒移植並取代即自體牙移植,不僅能恢復咬合功能,也能提升外貌美觀。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張紘銘醫師說明,若口內其他位置有不具功能且… 詳全文 >
-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研究員與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王潔副教授所帶領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之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能促進受損血管… 詳全文 >
-
自己的缺牙自己救!很多人有拔智齒的經驗,但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用拔掉珍貴的智齒,因為可以當作移植齒。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顏明良表示,為了解自體牙齒移植是否可行,已經… 詳全文 >
-
罹患肺癌不必再靠傳統大傷口開胸手術,透過微創單孔胸腔鏡手術可使組織傷害小、術後恢復快,隨著醫療精準化趨勢發展,單孔胸腔鏡手術已蔚為潮流。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黃才旺主任表示,三軍總醫院運用3D立… 詳全文 >
-
高齡化與使用3C普及,罹患脊椎退化性疾病人數增多,尤其當脊椎有不穩定的情況下,往往必需進行脊椎後融合術併經椎莖骨釘植入固定手術。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神經外科醫師張志儒指出,現在透過3D… 詳全文 >
-
鼾聲大不可輕忽,小心要人命!根據醫界統計,國內約有230萬名成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恐併發代謝、心血管疾病,使得死亡風險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表示,現今醫界將3D列印技術與… 詳全文 >
-
現在醫療技術進步,可說是鬼斧神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日前成功幫1名越南籍移工,因為工作意外造成左膝炸裂粉碎、小腿斷裂,醫療團隊於是將他的腳踝180度移植到膝蓋,小腿殘肢當大腿骨用,… 詳全文 >
-
近年來3D列印在醫療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臨床教學、手術模擬、客製化植入物到組織列印,而副木的製作應用也是常被討論的議題,一般認為3D列印的優勢包含高度自由度、結合電腦軟體製作與分析以及高度的… 詳全文 >
-
常見四肢骨折帶來疼痛,而肋骨骨折症狀也十分難受,甚至一動或呼吸都可能感到疼痛。針對肋骨骨折以往都是採取藥物治療,而今趨勢則是以手術積極治療。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黃才旺主任表示,為了減少肋骨骨折… 詳全文 >
-
3D列印輔助手術治療應用在骨科治療更精準、再上層樓!三軍總醫院吳佳駿主任表示,日前為1名罹患骨盆腫瘤的患者,以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輔助手術,除了更精準切除腫瘤外,並且大大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 詳全文 >
-
3D列印不僅可以列印模型玩具,現在也可以運用在治療口腔癌上!斗六成大醫院口腔外科陳孟延醫師表示,1名口腔癌復發的78歲男性,以手術摘除臉部腫瘤後,利用3D顎骨模型重建下顎骨,進行精密的重建手… 詳全文 >
-
為了讓國內醫美人士了解3D技術在醫美領域的突破發展,日前在一場台灣生髮抗老化醫學會上,台裔美國整形專科醫師潘扶適,以擁有20多年顱顏外科專長的經驗,分享參與開發美國3D醫美穿戴裝置的經驗。這… 詳全文 >
-
生物印表機製造商Organovo擁有能製作活體組織3D列印機,而印製活體組織,原理其實跟普通3D列印一樣,差別在於,列印所用的材料從樹脂改成活生生的細胞。這次Organovo成功製造出功能正… 詳全文 >
-
6周大的男嬰凱巴生下來就有嚴重缺陷,由於通往心臟及肺部的主要動脈錯位,使氣管受到壓迫而隨時可能停止呼吸。美國密西根大學醫生利用3D列印技術,以塑膠原料印製一條呼吸管,在手術移植後讓他終於可以…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