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老年人常自我调侃:「老倒缩啰,变得愈来愈矮!」然而,医师提醒身高缩水为骨质疏松症的指标之一,若身高缩水超过3公分以上,可别视为正常老化现象,要注意可能罹患骨质疏松症,忽视这个警讯,可能增加骨折风险。
骨松警讯难以早期察觉
76岁的蔡奶奶就是一例,她在更年期后即发现自己有驼背问题,且身高逐渐倒缩,从原本156公分倒缩至140.5公分,缩水高达15.5公分。起初她以为是老化的自然现象,始终不以为意,日前就医检查才发现已有严重骨质疏松的问题,且脊椎已出现多处压迫性骨折的现象。
其实,蔡奶奶的骨松早已有迹可循,除了逐年身高缩水,她回忆55岁时,曾不小心挥到柜子导致右手臂骨折,打石膏长达2个月;后来又因骑脚踏车摔到,导致左手臂骨折,不过一而再的骨折,竟都没让她警觉到骨松找上门,导致病症恶化。
停经后女性骨质流失加速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杨荣森医师表示,女性的骨质原来就比男性差,且女性停经以后,雌激素下降影响保骨素作用,导致蚀骨细胞作用过高,骨质以每年3-5%速度流失,一旦跌倒,手臂、脊椎或髋骨就很有可能会骨折,而且有很高的机率会再次骨折。
美国2011年有一项发表于「骨与矿物质研究期刊」的大型研究显示,女性在30岁到70岁期间,身高平均减少约5公分,到了80岁总共会减少7.9公分;对年过70岁的妇女而言,2年内若身高减少5公分,罹患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风险率,比一般妇女高出21%。

「骨松332」准则检测身高变化
杨荣森医师表示,骨质疏松症学会今年的调查也显示,高达7成4的民众不知身高缩水与骨松有关,为了让民众提升这项意识,邀请女星隋棠担任骨松关怀大使,并拍摄首部公益微电影「世上最遥远的3公分」,呼吁民众在即将到来的母亲节,透过「骨松332」检测准则关心妈妈的身高、重视潜在的骨松风险。
【骨松332】检测准则
「3」:身高矮了3公分以上。
「3」:身体靠墙,后脑杓与墙间距3公分以上。
「2」:肋骨下缘与骨盆间距2公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