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2/29 下午 12:08:49

不再秒崩溃!爸妈必学不大吼大叫的淡定教养法,达人4招帮你找回理智

(关键字: 亲子沟通 , 情绪 , 负面情绪 , 生气 , 崩溃 , 淡定

最佳的教养心情温度是在情绪天秤的中心点,也就是在「淡定」的刻度上。因为人的心情会相互影响,所以身为主导者的我们,要先把自己调整到「淡定」状态。

为什么?因为管控自己比要求孩子容易多了,而且大人的自我觉察、控制能力及经验都远远胜过小孩。因此家长先准备好,用坚定平稳的心态,来稳住孩子混乱起伏的心,教养才能省力并发挥效果。

你可藉由以下几个要点,让自己尽可能处在平静状态下,就算不能完全做到,至少可更靠近淡定一些,这样就能降低因烦躁激起孩子对抗的机率了。

「我也知道要淡定,问题是根本做不到啊!」薇薇妈妈困扰地说。

的确,蜡烛两头烧的家长经常处在漏电状态,如果又遇到孩子屡劝不听,加上自己又没多余的时间精力来和他耗时,更容易抓狂。父母脾气一失控,孩子也会跟着乱,更别提他能做到你的要求了。我常透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觉察,来检测自己当下是否拥有安稳的心,邀请你也一起试试看:

1.心情气象报告──情绪曲线

人的心情就像天气,会因外在事件而产生风和日丽、阴雨绵绵、风吹雨打、暴风骤雨等不同样貌,例如:孩子考上全校第一名时,你应是满面春风的;当你常因孩子作弊而被叫到训导处时,内心可能是打雷又下雨的。

你可能会好奇人的情绪是如何转换的,关于这点,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林(Paul Maclean)的三脑一体论提供了充分解释。该理论指出,人的心情(心理)、生理、认知、行为和外部环境这五个元素会自然交错反应,当人心情不好时,讲话的口气和表情会给对方不舒服的感受,进而引发对方表现出相同的态度,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

倘若父母在心情不好时管教小孩,不但成效不彰,还可能造成反效果。然而,人不可能永远维持在淡定状态,总会遇到情绪低落但又必须教育子女的时刻,这时,该怎么做才好?

在讨论因应之道前,我们先来认识美国知名的学校安全及暴力预防专家杰夫.科尔文(Geoff Colvin)博士所提出的「发飙行为曲线理论」(以下简称「情绪曲线」)。

他认为人的情绪,从正常没事的风和日丽转变成狂风暴雨,然后雨过天晴,恢复到平常状态,共会经历七个阶段:平稳期、促发期、震动期、加速期、顶峰期、缓和期和恢复期等。在每个时期中,人的生理(心跳等)、心理(情绪)及认知状态(脑中正在想的事)是不同的,因而会导致迥异的行为表现。

当你的情绪处于第一期平稳期和第七期恢复期时,生理、心理都处在淡定状态,说话的口吻和用词是温柔坚定的,最适合教导孩子。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