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几乎每个家里都自己养鸡,养鸡可以生蛋,除了食用,还能将蛋孵成小鸡,如果过年过节需要用鸡来拜拜或加菜时,也都是杀自己养的鸡,很少买外面现成的。
印象中那些鸡都至少养足一百二十天才会杀,若是公鸡便会在一个半月大时阉割,如此可以让肉质厚实、增加弹性,那时候养的鸡白天都是自由放养,任由它们啄食家里用餐时掉落的饭粒、附近田里收割后撒落的稻谷、或是四处觅食各种小虫,晚上才赶进笼子里,如果喂食,用的也都是剩饭、米糠之类的传统养殖方式。
而市场的鸡肉摊,贩卖已经宰杀完成的各种鸡只,其货源大都来自养鸡场,吃的全是饲料,养殖天数也较短,那就是俗称的肉鸡,这类养殖的鸡只缺少运动,因此肉质松软,但非常适合用于油炸或快炒,口感反而比土鸡讨好,尤其各家连锁快餐店,使用肉鸡炸鸡块、鸡排的普及率更是百分百,这种饲料鸡只是肉质不同而已,并没有不好,但如果不肖商人为了赶早上市而使用各种抗生素、生长激素来缩短养殖时间,让鸡只快速成长,消费者若是长期食用就不利健康了,尤其炸鸡本来就是高热量食物,加上鸡肉本身可能残存的生长激素,不只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之一,也是扰乱成长发育的元凶,因此最好少吃,并且要避免选择油炸。
民间还有一种称为“仿仔鸡”,是土鸡与肉鸡的配种,肉质介于两者之间,没有土鸡那么硬实,也不至松软缺乏弹性,是用作红烧、白切最适合的选择。至于土鸡的肉质比较结实耐煮,所以适合炖汤。
每次开车前往机场的路上,都会看见路旁招牌上斗大的字写着“太监鸡”,以此吸引好奇的食客,所谓太监鸡其实就是阉鸡,这种鸡的体型比较大,价格比“仿仔”贵些,但肉质滑嫩、有弹性,是做白切鸡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