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教育课里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叫「化工食神大赛」。在不用任何食材的前提下,比赛谁能做出最像市面上贩售的、最诱人的饮料。
「小朋友~想好要做什么饮料了吗?」我询问分成好几组的小孩。
「做珍珠奶茶」、「做可乐啦」、「葡萄汽水比较好吧」、「黑糖奶茶」、「银耳莲子汤」,小孩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你们可以选一些平常很喜欢,但爸妈不太想给你喝的,什么都可以,这边什么都做得出来。」我试图给予建议,加快「议事」程序。
「所以在这边做的你就会让我喝吗?」孩子们天真地问。
「你妈就坐在旁边呢。」我心想,你是当NMSL吗……
以「平常爸妈不太让你喝的」为前提,通常很快就能获得共识,不外乎可乐、各式各样汽水等「肥宅快乐水」家族,是为绝对大宗。只有极少的时候,会选出草莓奶茶、黑糖奶茶这类看似人畜无害的类型。
化工食神大赛的「中央厨房」是一个被我称为「月光宝盒」的小箱子,里面搜罗了各式各样你能在台湾买到的香精,还有「台湾准许无限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八种黄金典藏版」。随你用,随你加。加再多都不犯法,让人绝对能够充分感受到台湾食品大厂的无拘无束自由解放感。
以可乐来说,几滴焦糖色素、大量的糖、一点点柠檬酸(真正的可乐加的是磷酸)、几滴可乐香精,再拿二氧化碳机打点气,登登登登,八十七%像的可乐就呈现在面前。
其他口味的汽水大致相同,无非是色素换几种颜色,香精换不同口味罢了。水蜜桃果汁和葡萄果汁大同小异。
但如果选到奶茶,那就要多费点心。
「来~奶茶这一组,我跟你们讲诀窍喔。」我拿起桌上的杯子,对着光展示:「化工饮料要做得像,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叫透光度。比方说,第二组要做水蜜桃乳酸饮料,这种饮料是不是就白白浊浊的不透光?」我循循善诱。
「老师,什么是水蜜桃乳?」
「………」
「咳咳,」清清喉咙后我继续说:「这种不透光的程序呢,就叫做乳化。例如水和油原本不相溶,只要添加了乳化剂,就能将油脂打散,变成微粒悬浮在水中,就会产生乳白的效果。一般可以用起云剂。或者是添加一些油脂,例如氢化植物油、脂肪酸甘油脂,再加一点乳化剂,例如鹿角菜胶、干酪素钠,让油和水混合,或者更简单一点,直接加植物奶精粉,喝起来就又香又像牛奶啦!」
为了不让课程时间拉得太长,我通常会直接提供市售的冰淇淋粉给小朋友。毕竟冰淇淋粉就是最好的乳化剂,课程中讲到的食品添加物,几乎每款冰淇淋粉都是一个大全套。
「喔喔喔喔!真的耶!」果然,第二组原本不是很像的水蜜桃乳酸饮料,不过撒了一点点冰淇淋粉进去,小孩们就沉浸在满满的成就感中。
「第三组你们要做珍珠奶茶?珍珠要煮很久啦,做没有珍珠的珍珠奶茶好吗?」
「哈哈哈哈哈!没有珍珠的奶茶哪叫珍珠奶茶啦~」小朋友们笑成一团。
「咦?可是珍珠奶茶也没有奶啊。」我摊手。
「蛤~~~!?」小朋友发出惊呼。
「我妈妈也没有……」旁边的妈妈赶忙捂住了他的小孩。我说这位妈妈,妳生的这只是蜡笔小新吧。
说明在前。其实绝大部分的市售包装奶茶称不上是「没有奶的奶茶」,大部分都会放点奶粉意思意思。但完全没有奶的奶茶当然做得到,一些特别便宜的饮料,不管包装或手摇,其实也都买得到。
最常被拿来添加使用的,无疑是植物奶精粉。
现今除了店家,一般消费者已经比较少看到植物奶精粉了。三合一咖啡里还能看见踪影,不过是混合好的。能见度最高的是已经做成液态的奶油,方便之余,你站在吧台外面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比较像奶」。
一般奶精粉的成分大概不脱葡萄糖、玉米糖、氢化棕榈油、柠檬酸钾、磷酸氢二钾、干酪素钠、脂肪酸甘油脂、二氧化矽、香「精」这几类。(香料就香料、香精就香精,请和我一起推动香精标示正名!)
奶油球的成分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少了可以形成粉状的二氧化矽──这东西是玻璃的原料,不吸水,所以可以很方便地让粉状物保持干燥不结块。磷酸氢二钾同样也是为了防止结块,柠檬酸钾则是做为酸硷调整剂。讲到这边都算是跑龙套的配角。
干酪素钠是从天然的牛乳中分离出来的,除了异蛋白过敏,目前的研究倒没有指出有什么风险。干酪素钠做为乳化增稠剂,必须要有它,之后登场的主角才能展现出「浓醇香」。
这边也再次强调我个人对添加物的概念:不必惧怕所有的添加物。但如果原料是食物,风险就低。如果原料是毒物、风险就高。我「沉醉」于研究添加物的世界这么多年,虽说不是绝对,但大体上来说真的就是这样。
本文出自时报出版《正当冰淇淋:进击吧,真材实料的味觉教育!揭露成分表的祕密,远离添加物!》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