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6/21 下午 02:10:54

缺镁害疲劳、偏头痛、肥胖、睡眠障碍!李婉萍营养师:必吃5大含镁食物

(关键字: 肥胖 , 头痛 , 李婉萍 , 睡眠障碍 , 疲劳 , 晕眩 , , 神经调节

镁,是维持肌肉与神经正常功能的重要矿物质,一旦缺镁有不少风险!但是,国人普遍有「镁」摄取不足的情况,缺镁会出现偏头痛、恶心、呕吐、疲劳、食欲不振、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甚至肥胖等症状。李婉萍营养师表示,镁不仅是骨骼构造里最重要的元素,还有细胞的制造、生长、能量产生,或是新陈代谢、肌肉和神经调节、荷尔蒙分泌等机能,都需要镁离子,才能正常运作。如何正确补充镁,以提高吸收率?来听李婉萍营养师详细解说。

根据2017~2020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显示,国人普遍有「镁」摄取不足的情况,其中平均一日镁摄取低于建议量最多的族群为13~44岁男女性,仅达建议量的6~7成。

镁是什么?有哪些功效?

李婉萍营养师表示,镁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矿物质,虽然在人体里的含量不高,却有高度的重要性。镁除了是骨骼和牙齿组织的主要成分之外,它也是催化身体数百种酵素活性作用的辅助因子,无论是细胞的制造、生长、能量产生,或是新陈代谢、肌肉和神经调节、荷尔蒙分泌等机能,都需要镁离子才能正常运作。摄取镁质的最佳方式,就是多吃天然、新鲜未加工的食物。

缺镁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镁离子可说是一种最天然的镇静剂,能帮助我们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因此,如果人体缺乏了这种营养,将会使身体的压力反应系统和神经与肌肉的稳定受到干扰,以致出现易怒、疲劳、轻度焦虑、紧张、抽筋、肌肉痉挛、晕眩、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偏头痛、肥胖、睡眠障碍等。此外,研究也指出易发生经痛的女性,大多数有体内镁浓度较低的现象。

由于上述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常被忽略,或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因此镁的缺乏常被称为是一种「隐形缺陷(invisible deficiency)」。然而,若是长期缺镁,不但会降低骨质密度,且可能提升罹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高血压、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缺鎂容易出現易怒、疲勞、輕度焦慮、緊張、抽筋、肌肉痙攣、暈眩、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偏頭痛、肥胖、睡眠障礙等。
缺镁容易出现易怒、疲劳、轻度焦虑、紧张、抽筋、肌肉痉挛、晕眩、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偏头痛、肥胖、睡眠障碍等。

缺镁有哪些高危险群?

不少现代人都面临缺镁的风险,为什么呢?一来是因近百年来因耕种技术、肥料过量使用关系,土壤酸化使得粮食作物中的镁含量下降。再者,像是面粉、米、谷物或糖经过精制后,也会流失镁。

如果又偏好肉多蔬菜少、高脂高糖的西式饮食,或是经常吃添加了磷酸盐的食品,例如加工肉类及可乐、汽水等碳酸性饮料,都会消耗身体的镁或阻碍镁的吸收。

另外,以下族群要特别注意容易有缺乏问题:

1.老年人与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

2.有慢性腹泻或罹患肠胃道疾病,例如乳糜泻、克隆氏症、溃疡性结肠炎,会影响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

3.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例如利尿药、类固醇、抗生素等。

4.经常过量饮酒。

5.从事剧烈运动或高强度运动的人,也会因为排出大量汗水和尿液,导致镁流失。

6.由于镁会和多种营养素相互作用,彼此间需维持平衡,若过量补充维生素D或钙,也会增加镁的流失。

补镁可以吃哪些食物? 

李婉萍营养师表示,镁并不会由身体自己制造,饮食是获得它唯一的来源。不过,若是经过提炼、加工的食品,像是精制糖、精制谷物,则可能会消耗掉85%的镁含量。所以,摄取镁质的最佳方式,就是多吃天然、新鲜未加工的食物,例如:

1.全谷类:糙米、燕麦、小麦胚芽。

2.坚果种子类:南瓜子、可可粉、奇亚子、腰果、芝麻。

3.豆类:红豆、绿豆、黑豆、黄豆。

4.蔬菜:尤其以绿叶蔬菜为最丰富来源,因为叶绿素是镁重要的化合物之一。至于水果、动物性食物的镁含量,则普遍较低。

5.辛香料:小茴香粉、五香粉、洋香菜叶、罗勒叶等香料也含有丰富的镁,料理时不妨利用它们来增添风味。

補鎂可以吃全穀類食物如:糙米、燕麥、小麥胚芽。
补镁可以吃全谷类食物如:糙米、燕麦、小麦胚芽。

每日镁的建议摄取量?

每人每天该吃多少镁?李婉萍营养师表示,以国人膳食营养素摄取参考量为标准来看,19岁以上男性建议量为360mg/d,女性为315mg/d,基本上只要每天在饮食里多加入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比方说,一餐改吃五谷或糙米饭,也可加入豆类同煮;三餐都要有蔬菜,至少一半为深绿色蔬菜;点心换成坚果、毛豆,一般较不用担心会有缺镁情况。

如何补镁,帮助镁吸收更好?

避免缺少镁,出现不适,除了可从保健食品来补充之外,主要可以每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至少吃一次深绿色蔬菜、一汤匙坚果,有助缓和压力、稳定情绪。自助餐常见的主菜-肉鱼,也拥有丰富的镁含量,加上是小型鱼、累积重金属的风险较低,有机会别忘了多吃。

钙和镁的补充一般建议比例为2:1,才能维持平衡,发挥良好功效。例如要是服用了500mg的钙,相对也要补充250mg的镁;或者单纯只吃钙质补充品(不含镁)的人,每天务必要吃到两个拳头大小的深绿色蔬菜,增加镁的摄取量。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