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1/23 上午 11:00:23

长辈罹癌症该不该说?专家情境分析,做对3招稳定情绪

(關鍵字: 癌症 , 情緒 , 生病 , 罹癌 , 恐懼

对于老老期的长辈,是否要治疗这件事,也许是生命历程的累积,或是认知功能也在慢慢地退化,使得他们较为乐天知命,对于生死也就不那么在意。(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對於老老期的長輩,是否要治療這件事,也許是生命歷程的累積,或是認知功能也在慢慢地退化,使得他們較為樂天知命,對於生死也就不那麼在意。

“那不要治疗了,这样就好!”他们似乎在等待生命走向终点的原因,所以当下被宣告的时候,镇静许多,彷佛已有心理准备,表情呈现出好像答案终于揭晓的感觉,而松了一口气,并马上决定不打算进一步治疗。

因此,对于老老期的长辈,是否要治疗这件事,也许是生命历程的累积,或是认知功能也在慢慢地退化,使得他们较为乐天知命,对于生死也就不那么在意,反观他们五、六十岁的中年儿女们,倒是无法接受父母生病,甚至撒手离去的事实。

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实情是,老人家并不特别担心,反倒是青壮年的子女们因为压抑和难过无法得到舒展,而陷入深深的愁苦中。

◈事后才知道自身病情的老人家

第一时间知道病情的族群,跟第二时间才知道病情的族群,两者其实不太一样。

第一时间知道病情的人,通常都是自主性比较强,自理能力比较高;第二时间才知道 的族群,通常有几个状况,一种是相对长辈而言,他们儿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好,会想帮长辈做决定;另一种则是面对医疗双方都处于无助的状况。

如果是儿女想代替长辈做决定的类型,通常在挣扎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想要让病人知道病情。假使病人后来才被告知,这种“真相大白”的感觉,比起第一时间就从医生口中知道的人,情绪上会经历一段对自身状况的猜疑与不安。

因为老人家自己生病,他其实有所察觉身体的不对劲,但是晚辈却不讲明,于是产生情绪上的纠结,要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所以这种状况反而造成家庭之间的疏离感,若是太过亲密的话,很怕一不小心就说出口,但是几番挣扎之下,最后家属还是会选择告知病人。

然而,对于面对医疗,病人和家属都处于无助的家庭,家属除了不敢讲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不知道该怎么讲、怎么表达,如果又和医护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或是医护人员没有察觉到这种家庭情况,往后就比较容易产生医疗争议。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