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頸抹片是用來篩檢子宮頸癌的檢查,適合25歲以上女性定期進行,以降低罹癌風險。有關子宮頸抹片檢查的迷思不少,像是「子宮頸抹片檢查會痛嗎?」、「子宮頸抹片檢查,沒有性經驗要做嗎?」、以下由婦… 詳全文 >
-
今天是月4月4日兒童節,兒童的健康備受關注,尤其是,兒童肥胖率居高不下,根據最近期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調查統計,台灣 13-15 歲的兒童過重加上肥胖盛行率高達30.6%,顯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 詳全文 >
-
近日,英國42歲凱特王妃公開罹癌接受預防性化療中,引發外界關於癌症的廣泛討論,特別是關注年輕人,為什麼年輕人癌症發病率的顯著上升。英國專家們開始深入探討,為何近年來50歲以下癌症患者會如此明… 詳全文 >
-
全台有將近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每年增加2.5萬人,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富貴病」!糖尿病恐增加罹癌風險,控制糖尿病第一要訣就是穩定血糖,近來研究指出,維生素D有助於控制體重和血糖,避免糖尿病加… 詳全文 >
-
大便是人體代謝產物的排泄物,也是健康的指標。你方「便」過後,會留意自己便便狀態嗎?網路上有不少人討論:「大便黏馬桶,是身體哪裡有問題?」、「聽說便便黏黏的代表體質出問題、容易罹癌,真的嗎?」… 詳全文 >
-
癌症時鐘年年撥快,平均每4分19秒就有一名國人罹癌。所有癌友都是首次面對,內心充滿無助感,甚至出現「癌因性疲憊」。有鑑於此,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編撰手冊《希望之路-面對化學治療》並時常… 詳全文 >
-
肝癌高居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據國健署最新2019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年約11,000新診斷個案,約8,000人失去生命。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為B肝帶原… 詳全文 >
-
「你罹患的是……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我終於知道身體長期不舒服的原因了!」得知罹癌的當下,我居然是開心的,因為身體長期的不舒服終於找到了原因。沒有悲傷、沒有憤慨,只感覺像是一顆巨石重重的… 詳全文 >
-
罹癌給我的省思,也給健康的你:在你的人生中,什麼事是你認為最重要,想要在此生完成的?找到了,就盡量去達成,人生無憾。我自己「身歷其境」,經歷了打針、住院,進開刀房接受麻醉、切片,以及切片後痛… 詳全文 >
-
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發現,癌症時鐘又快轉2秒,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一旦家中親友不幸被宣判罹癌,無疑是對家庭投下一大震撼彈,到底癌友及家屬,該如何調適及面對呢… 詳全文 >
-
身兼詩人與作家雙重身分的青木先生,對死亡有深刻洞察:「對癌末患者而言,激勵是一種殘酷、善意等於悲戚,他們不需要勸解或任何語言。他們只需要眼神像藍天般透澈、爽朗如風的人陪伴在身邊。」 詳全文 >
-
「我只要一想到女兒才十二歲,不知道可以幫她梳頭髮到什麼時候,心裡就會抽痛、非常難過。」這是身為一位母親最大的心願—親眼看著兒女健康長大。然而,癌症第四期讓她不得不做出最壞的打算。 詳全文 >
-
壓力太少或太大,都容易罹病!長期高壓,會間接引發糖尿病、心血管、腸胃等疾病,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如何讓壓力停留在一個適度、剛剛好的程度, 詳全文 >
-
不管是誰,一旦被宣判罹患癌症的時候,聽起來也許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壞消息,卻也 是一個重新檢視生活的時機。過去可能已經有一些徵兆,只是被忽略了,生病只是剛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正視這個問題。然而… 詳全文 >
-
當得知親人罹癌的消息時,普遍家屬都會很焦慮,亟欲知道如何幫助家人度過癌症的風暴,該如何照顧生活起居?怎麼吃血球才會長出來?怎麼做才不會感染?很多關注的議題都圍繞著「癌症」本身。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