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防骨松 增加骨质密度
除腰酸背痛外,民众也常有“运动可治骨松”的问题。林高田医生解释,根据台湾“国健署”最新版《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指引》,健走、慢跑等负重有氧运动有助防止骨松;但单车、游泳等非负重运动虽有利健康,却无助改善骨密度。
临床发现,走路可改善下肢骨头骨密度,快速健走效果又比慢速散步好。慢跑可改善成年人腰椎、脚跟处跟骨等骨密度;停经后妇女多走路、慢跑或爬楼梯,能改善腰椎、大腿骨连接骨盆处的股骨颈等多部位的骨质密度。
骨骼要健康 多补钙防骨折
林高田医生也提醒,骨质疏松症从年轻开始到老年都必须及早养成疾病意识,若父母曾发生过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则子女罹患骨质疏松症风险也会提高,曾发生骨折再度骨折的机率是没有骨折过的人2倍,不可不慎。
另外,台湾有不少男性误以为骨松不会找上门,这是错误观念,其实男女都会罹患骨松;而停经的妇女、切除卵巢或女性在45岁前更年期就提早报到,因荷尔蒙影响也是骨质疏松高风险族群,需定期检测、避免发生骨折。
除了检测,照顾骨质应从日常着手。建议日常均衡饮食,才能维持骨骼肌肉系统建康,鲜奶、优格、干酪等乳制品都是优质钙质来源,多日晒也能活化身体维生素D、强化钙质吸收,而负重运动则可以强健肌肉、增加骨质密度,改善身体协调与平衡、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抗骨松小叮咛】:
骨骼健康关乎老年时的行动能力,应在年轻时养成正确的骨质疏松疾病意识,爱自己从用心呵护骨骼开始,预约更年期后的活跃行动力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