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指從食道、胃、小腸到大腸的任何一個區域的粘膜破損而出血。方式大略可分為:口吐鮮血、解出深黑色的糞便(瀝青便)、解出帶有鮮紅色血的大便或是解出鮮血、潛伏性出血,是冬天常見的胃腸道急症。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葉文俊醫師指出,吐血及瀝青便常代表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潰瘍處動脈或胃食道交界處出血,常以吐血表現。出血量不大則血與胃酸作用變成黑色,就成瀝青便或黑色便。但服食藥物如鐵劑、鉍劑等後,也會解出灰黑色的糞便,可不用驚慌。
若是紅色糞便甚至解出血塊,常常是由下消化道出血,以痔瘡、大腸直腸癌或息肉出血較常見。不論上消化道或下消化到出血,內視鏡(俗稱大腸鏡)都是最佳的檢查及治療工具,可得知出血位置、原因及出血情形。
至於潛伏性出血是指肉眼看不到的出血,只有經由特殊的檢查才能發現的糞便潛血,可能是消化道潰瘍或腫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常需用糞便潛血檢查才能發現。
免疫式糞便潛血檢查專一性高,可得知不少局部惡性病變腺瘤(早期大腸直腸癌),及有惡性病變傾向的絨毛管腺瘤(大腸直腸息肉),是篩檢的優良工具。建議民眾不論男女到了50歲就應該做免疫式糞便潛血篩檢。

胖不是福!中醫減重調節體質輕鬆瘦
找癌蹤很輕鬆 健康檢查讓它原形畢露
男性非檢不可!不影響雄風
女性心肌梗塞「這些」非典型症狀別輕忽!醫揭:女性心臟病防護4要訣
頭暈走不穩,竟是腦幹梗塞性腦中風!醫籲:牢記初期腦中風徵兆口訣「befast」
低頭族恐誘發神經壓迫症狀,出現「烏龜頸」!醫師教2招預防頸椎問題惡化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