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紫外線有夠毒,再加上天氣熱汗水滴答答,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民眾,搔癢難耐的症狀紛紛湧現,令人備受煎熬。網路流傳:「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能吃海鮮、雞蛋、牛奶等容易誘發皮膚炎的食物」,異位性皮…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只在冬天發作?錯!夏天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季節!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星瑋提醒,除了天氣和皮膚乾燥,夏天常見的天氣熱、流汗、曬太陽等生活形態,也會誘發此病發作,患者經… 詳全文 >
-
才剛過六月,天氣就已經屢屢突破攝氏36度,研究顯示,高溫正是細菌孳生的溫床,加上空污日漸嚴重、環境氣候的改變,鹿港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張容毓表示,嬰幼兒在夏天正如生活在細菌的環繞下,防不勝防… 詳全文 >
-
隨著空污、環境氣候的改變,過敏幾乎成為「大眾通病」,兒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鹿港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張容毓醫師表示,資料顯示,大台北地區孩童的異位性疾病盛行率為12.9%,近年來,由於生活型態… 詳全文 >
-
2014年,美國兒科醫學會跟美國皮膚科醫學會,不約而同的更新了異位性皮膚炎照顧的準則。裡面提到了不少照顧皮膚的重點,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詳全文 >
-
扭轉異位性皮膚炎新方法!1名2歲男童在出生2個月起,出現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全身長滿紅疹,搔癢無比,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改用「濕敷療法」,3天後紅疹幾乎消失,皮膚恢復光滑,從…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根據本病的發病部位及形態,與中醫古籍中「四彎風」、「奶癬」、「浸淫瘡」等相類似。好發於肘窩、膝窩部常見對稱性發作,故有「四彎風」之稱;,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四肢或浸淫全身、滋…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具有高度搔癢感的皮膚發炎性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盛行率約占8~10%,且有逐年增加趨勢。最常發生於嬰兒及幼童身上,約60%在1歲初次發作,85%在5歲前發作。…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手部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等,都屬於濕疹的範圍。 詳全文 >
-
我是營養師,在後續的內容中,對於症狀、藥物及非藥物等,只能稍做著墨(因為我真的不是醫師)。不過,還是會在孕期、哺乳期的媽媽飲食,以及嬰幼兒營養上多做著墨,也為網路上的紛紛擾擾,劃下一筆短暫的… 詳全文 >
-
雞肉香甜多汁又有滋補的作用,一直是國人餐桌上的常見食材,但它卻可能成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過敏原!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表示,最近就有一名17歲女學生,在不知道自己對雞肉過敏的情… 詳全文 >
-
近年來隨著台灣環境的改變,工業化、都市化汽車和工業廢氣空氣汙染、二手菸、人口擁擠門窗緊閉室內塵螨、貓狗毛、黴菌等過敏原增加,造成過敏疾病發生率直線上升,大台北地區孩童過敏性鼻炎罹患率在199…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常與遺傳有關,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3~5%。其實,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這三種疾病常常一起出現,奇美醫學中… 詳全文 >
-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嬰幼兒時期,簡稱「異癢兒」,屬於慢性皮膚病。常見症狀為:皮膚長期極度乾燥、易泛紅發癢、並且會反覆發作,發作時皮膚搔癢…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癢的不行卻找不到原因?當心,恐是PM2.5釀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龍厚玲表示要想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其實不難,只要謹記5大居家照護秘訣就行!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