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專業立場來看,協助起身、移動位置、幫助患者吃飯、排泄照顧,一切都是有竅門的。實際上,被照顧的那一方也很辛苦。即便只是讓患者起身,讓外行人來做就會變成單靠蠻力,反而會傷到患者的身體。 詳全文 >
-
下班後回到家發現家中一團亂……這樣的經驗相信大家都有過吧。孩子乖乖玩耍沒有鬧脾氣,但家裡卻散落著玩具與其他雜物,家事似乎還沒做完,不但碗盤沒洗,浴缸也沒刷過,晚餐只做到一半,甚至還沒開始煮。… 詳全文 >
-
要是自己照顧的對象年紀越來越大,不光肉體上,就連精神上也會出現種種狀況。以我母親為例,要是受照顧者已經出現失智症和老人憂鬱症的症狀,和照顧者之間也會變得難以溝通。 詳全文 >
-
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發現,癌症時鐘又快轉2秒,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一旦家中親友不幸被宣判罹癌,無疑是對家庭投下一大震撼彈,到底癌友及家屬,該如何調適及面對呢… 詳全文 >
-
「我不敢讓病人知道我很累了,本來彼此之間的感情很好,最近關係變得很緊繃。我會覺得他為什麼要一直找我麻煩,很想告訴他:『你不舒服,我也很累啊!我也想要睡覺、我也會餓!』可是我不能……。」如果把… 詳全文 >
-
當媽媽即將進入彌留期,…以後再也沒有理由,向哥哥們開口拿生活費了,他必須自食其力。可是,現在的他已經四、五十歲了,體力不比以前,也沒有特殊技能,此時的他該怎麼重新開始?再加上長期投入照顧的過… 詳全文 >
-
長子宗介出生後,開始有些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愛哭十倍以上,有時一哭就哭了6小時;同齡的孩子可以說些短句,但宗介只會說一個詞,所有動物都是「汪汪」;其他孩子可以安靜地坐著翻… 詳全文 >
-
傑佛瑞竭盡所能想讓母親高興,但不管他怎麼做,都無法令她滿意。有時嫌餐點不夠燙,有時又嫌太燙,有時挑惕吃的東西不喜歡,還有鋪床的方式錯了,幫她拿的衣服也不對,從雜貨店買回來的東西都不是她要的品… 詳全文 >
-
最重要與關鍵的是,要能夠「溝通」出其他人可以輪流替代主要照顧者的時間,讓主要照顧者每天與每週都有「固定」的休閒時間。當長輩生病時,照顧者在精神上會承受什麼樣的衝擊?心態上要如何調適?才能減輕… 詳全文 >
-
「等不了」其實是看護者專斷獨行的理由,因為本身是用自己的步調拼命地做著事情,結果也以同樣的標準看待受照護者的行為。即使對方無法自己使用筷子,但如果他們還能用湯匙慢慢吃的話,我覺得身為看護者,… 詳全文 >
-
寶寶感冒時,無法以口語表示不舒服,因此需仰賴家長的頻繁觀察與照護,除了適時就醫,居家照顧的細節如果都一一掌握,就能讓寶寶的身體更舒適,爸媽也能相對安心。 詳全文 >
-
每個孩子都夢想養寵物。不過大部分的媽媽,都是「寵物殺手」 ─拒絕寵物入侵的「主要人物」。我小時候從來沒有機會養過任何一隻寵物,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媽媽總是用一句話就投下不容拒絕的反對票:「我養… 詳全文 >
-
隨著孩子出生,新手爸媽必須學習幫小寶貝洗澡、更衣。一會兒哭泣了要餵奶,尿布濕了就得趕緊換尿片……爸爸媽媽的生活過得既忙碌又充實,但手忙腳亂也是家常便飯。為了這些應接不暇的育兒任務,本文邀請專… 詳全文 >
-
母久病不癒,情緒愈來愈負面。做子女的該如何調整心態,才不會陷入憂鬱漩渦?多溝通,適時放下,照顧者也要記得讓自己放鬆喘息。 詳全文 >
-
失智症隨著年紀增加、罹病風險愈高,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提醒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