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保健養生不可少。中醫師指出,擺脫夏季的潮濕、酷熱,台灣的秋天可能很少有「秋高氣爽」的時候,反而是熱與乾燥,秋天的燥熱之氣易傷肺,以中醫五臟養生觀念來看,「秋季養肺」便是養…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4171酷暑炎熱,氣溫持續飆高,經常趴趴走曬日頭,是不是覺得頭暈、胸悶又脹氣,喝多少水都解不了渴?中醫師指出,中醫的「傷暑」與西醫的「中暑衰竭」類似,容易因為流汗過多而脫水,可透過刮痧加茶…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2421端午節將屆,應景的粽子雖然好吃,但糯米吃多卻易消化不良,造成腸胃不適。中醫師提醒,吃粽子前,先吃點蔬菜,喝些消脂解膩茶飲,讓腸胃安穩。同時要控制食用的量,若感到有腹脹疼痛,則可以按…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2236餛飩麵、貢丸湯端上桌,撒些白胡椒粉,美味瞬間升級,但用餐環境轉到西式餐廳,所點的玉米濃湯或牛排,卻要加上黑胡椒粒才夠味!雖然都是胡椒,但顏色一黑一白,所蘊含的風味和保健作用也有差異…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2159溽暑夏日,體熱煩躁,容易火氣大、及食慾不振。中醫師指出,降火排毒增加食慾應多吃粥,除了燕麥粥促進排便,紅豆薏仁能健脾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人,經常喝「薑湯」,亦能有效防治腹痛、吐瀉…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2181女性上班族工作壓力大,體重莫名減輕,小心甲狀腺機能亢進。中醫師指出,甲狀腺亢進疾病與情志、體質息息相關,例如肝火亢盛、心肝陰虛等,尤其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更易釀成病灶擴大,建議平日可…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2149壓力大、睡不好,以及腸胃不適,常會引發憂鬱情緒。中醫認為,憂鬱症和心、肝、脾、腎等4個臟器有關,尤以掌管情緒、精神和神經系統的「肝」,與憂鬱的關係最密切,建議可吃酸梅、醋等口感略酸…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2058季節交替,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幅增多。中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疾病,最大的特徵就是癢,還容易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雖然不會傳染,但可依不同體質及藥…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1928根據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調查發現,國內大約有5至8成的婦女,生產過後,會有產後鬱悶情緒不穩的現象。中醫師指出,肝氣鬱結是產後憂鬱主因,常伴隨憂慮怨怒,睡臥不安及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1788網路有一說:「有子宮肌瘤不能吃山藥、喝豆漿?」中醫師指出,目前沒有文獻報告提及完全不能吃山藥及豆漿,應把握「勿過量」的原則,例如豆漿不要當開水喝。盡量吃看得到食物原形的真食物;同時…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1595常聽人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是真的嗎?為什麼有的人習慣放連環屁,有的人則是臭屁連連?到底與體質有無關係?應該如何調理改善?中醫師表示,除了避開容易產氣的食物,若每天放屁超過20…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248/51375時序進入春天,氣溫逐漸暖和,中醫師指出,春天養生首重養肝,中醫認為春氣與肝相通、肝在五行中屬木,因此春天適合養肝,建議可多吃深綠色、紅色食材,如綠色波菜、枸杞、紅棗等,只要保持心情…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80/51296姐妹淘之間常傳說:「月經過後要喝黑糖水、吃牛肉補鐵補血」,但是,中醫師提醒,無論是牛肉或是黑糖,中醫理論都認為是「肥甘厚味」,攝取過量,恐怕都容易造成腸胃負擔會使脾陽不振,運化水濕…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302/51289寒流肆虐全台,又適逢情人節到來,對於想追求「性福」的熱戀情侶,最怕緊要關頭「臨陣提槍」男生敗下陣來,讓女性「性趣缺缺」。中醫師建議男性,不妨自製首烏雞藥膳食療,或熟食鰻魚,補益氣血…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320/51129春節結束,該輪到腸道清一清的好時機了!由於在年節輕鬆的氣氛下吃吃喝喝,除了年菜,還有不自覺吃下高熱量的餅乾、花生、瓜子、堅果類、魷魚絲、肉乾等零食加工品。這些美味佳餚都屬於中醫所說…
http://www.top1health.cn/Article/320/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