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頜下頸前喉結兩側部位的粗腫,稱為「頸項粗大」。對於此症,歷代醫家均歸於癭或癭氣一類病證範圍,因其發於喉結兩側,又稱「俠癭」(《靈樞‧經脈篇》)。頸項粗大可分兩種情況:一是有地區性的頸粗,發生… 詳全文 >
-
中醫認為腎與人體的生長、衰老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隨年紀增長,男人因身體老化,「不舉」情況越來越嚴重,一過40歲就經常被女人嘲笑「只剩下一張嘴」。中醫師表示,「腎虛」易不舉,男性如果腎陽虛弱… 詳全文 >
-
口中生瘡,簡稱「口瘡」。在《黃帝內經》中稱為「口糜」、「口瘡」或「口瘍」。後世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病機的不同,又有「口疳」、「口舌生瘡」、「口中疳瘡」、「口破」、「口內糜腐」等稱呼。但一般在習慣… 詳全文 >
-
1. 脾胃熱盛引起唇裂:多是因為熱邪入裡或多食辛辣厚味等所致。唇為脾之外候,足陽明胃經挾口環唇,脾胃熱盛、唇失滋養,故可產生唇裂。臨床上多伴有煩渴、易飢、口臭等陽明實熱表現。2. 陰虛火旺引… 詳全文 >
-
小兒腹瀉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對健康影響很大。多發病於2歲以下的小兒,以腹瀉為主要症狀。一般說來,由飲食不當、氣候影響而致瀉的,病情較輕,病程也較短;由胃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病情較重,歷時… 詳全文 >
-
小兒消化不良,又稱「嬰幼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發生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身上。此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小兒的排便次數增多且呈黃綠色,大便稀薄並帶有不消化的乳食和黏液。現代醫學一般認為… 詳全文 >
-
耳為腎之竅,手足少陽經之脈布於耳,手足太陽經,陽四經亦行於耳前後,所以,耳為「宗脈之所聚」。《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可見耳診可察知心臟功能。據現代「耳針療法… 詳全文 >
-
《靈樞‧大惑論》中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可以說,眼為肝之官,心之使,陰陽之所會,宗脈之所聚,營衛魂魄之所常營,神氣之所生,氣之清明者也。總之,眼與五臟六腑、經絡筋骨、精… 詳全文 >
-
透過觀察拔罐部位皮膚的變化,就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下面就試舉幾例加以說明這個問題。如果在拔罐處的皮膚上有輕微出血的現象,而且還出現紫色塊狀,就說明皮下毛細血管可能已經受損。導致受損的原因可能… 詳全文 >
-
《本草綱目》記載:「牛角,酸鹹、清涼、無毒」。每天清晨用牛角梳頭百餘次,讓你一整天都頭腦清醒、思緒活躍。如果在晚上用牛角梳按摩頭部,其涼血解毒的特性,能緩解緊張和疲勞。銀髮族經常用牛角梳梳頭…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