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歲懷孕已經6個月的婦女,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經檢查發現肝臟有一個3公分的腫瘤,醫師建議開刀切除,但是孕婦為了保全肚子中的胎兒,不讓胎兒有任何受傷害的情況,於是自然產下嬰兒後,才接受手術治療。由於患者想再生第二胎,又很在意手術後傷口,於是台大醫院決定予以微創手術加機器手臂進行切除肝腫瘤,目前術後恢復良好。
台大醫院外科部助理教授吳耀銘醫師表示,傳統肝癌手術動輒傷口達40至50公分,但是現在透過微創手術加機器手臂,只需要幾個0.5至1公分的小傷口,即能達成,不但傷口小、出血量少、組織沾黏機會小、併發症少,且住院天數少、復原快,尤其以婦女來說,好處是不會影響懷孕生產,此外,也不會在肚皮上留下巨大的疤痕,不僅能達到治療效果,還可以兼顧外在美觀,因此接受度頗高。
吳耀銘醫師表示,常見的肝臟腫瘤傳統治療是肝臟切除,但是手術的困難度,因為肝臟血管分佈很多,加上東方人的肝臟腫瘤常合併有肝硬化的問題,手術中的止血很重要,所需要的技術層面較高,因此以微創方式進行肝臟切除手術的發展也較慢。但是,台大醫院從2007年開始建立微創肝臟切除手術技術迄今已完成近百例的案例,包括70例的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以及今年新發展的29例機器手臂輔助腹腔鏡微創肝臟切除手術。
如果腫瘤在5公分以下且位置較邊緣的話,即可考量以機器手臂輔助微創肝切除手術,這一名女性患者即因腫瘤為3公分,所以適合微創肝切除手術。有別於腹腔鏡只有2D視野,機器手臂的3D視野使得原本手術中一些困難角度都更容易進行,且機器手腕可以進行540度旋轉,有利於術中血管傷口的縫合;術後傷口小(傳統35~50cm;微創1.2cm~7cm)、復原快(傳統住院10~14天;微創3~7天) ,但目前健保不給付。
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表示,台大醫院高階微創手術團隊醫師有深厚技術,因此接著做機器手臂感覺很上手,但是機器手臂也並非萬能,仍然有其缺點,外科醫師一般觸覺都很靈敏,但是使用機器手臂的直接觸覺會被視覺取代,醫師只能靠視覺來判斷,目前已經開始研究如何進一步改善。機器手臂也有助於推動偏遠地區的醫療,甚至跨國醫療,只要當地也有此設備,即可與台大醫院連通進行手術,有助提升醫療品質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