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了,此時會令人聯想到冬令進補,雖然民眾常在寒冷冬天吃些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不過也要注意正確適當的藥補,否則可能愈補愈上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任葉裕祥表示,「冬令進補」常吃藥膳如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這些藥膳十分美味可口,光是聞到氣味就讓人垂涎三尺,忍不住想要品嚐一番。尤其在寒冷冬夜,來一碗上述藥膳,莫不讓人感到有股暖流在體內產生,袪風散寒而在寒冬中不再怕冷。
儘管民眾知道在冬天進補,有助於抵抗嚴寒,卻多不知中藥進補在中醫是有其理論基礎及專業性。葉裕祥指出,進補是中醫一大特色,乃補其不足,是針對虛弱體質的調理方式,遇有虛弱寒性體質的人,非得從進補著手不可。
如何補的正確、補的健康,則是進補先決條件,但如果忽略中醫進補原則,甚至錯誤食用,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唯有充分了解進補原則及個人體質,才是正確進補,也才能在沒有副作用下,有效發揮功能。
葉裕祥解釋,中醫進補就藥材寒熱屬性而言可以分為三大類:溫補法、平補法、涼補法。冬令進補屬於溫補法,即是以整體總合為溫性藥材來進補,吃了之後會感到身體溫熱,適合體質虛寒的人,體質燥熱者則不宜服用,否則會有上火之虞!在食用進補藥膳後出現口乾舌燥、口舌生瘡、牙齦腫痛、胸悶、失眠、流鼻血等症狀就是所謂「上火」。
進補時除了要注意藥材寒熱屬性和個人體質因素外,還有些情況不宜食用,例如腸胃功能不佳、急性呼吸道發炎或其他急性炎症時。
此外,提醒有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者,進補時應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有高血壓者,食鹽的量要加以控制,不可喝太鹹藥湯,另外高血壓多半是陰虛火旺,不可吃太溫補中藥,以免血壓更是升高有中風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