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行為不是單一因素造成,但「失業」是非常明確的危險因子,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公布最新調查,其中失業族群與經濟壓力大者,包括情緒困擾或是自殺意念的比例均明顯提高,尤其40歲以上的失業者,自殺意念更是非失業者的6.13倍。
今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辦理記者會,宣導今年主題為「強化保護因子、注入新希望」。理事長李明濱醫師表示,自殺是全球性的議題,全球平均每4秒就有一人企圖自殺、每40秒就有1人自殺身亡,尤其亞洲更占全球自殺的7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台灣已是自殺死亡的中度盛行率區域。
副總統吳敦義到場致詞,他表示我國自殺死亡最高峰是民國95年、死亡4406人,去年則降到史上最低的3507人,自殺也連續2年退出十大死因,可見推動自殺防治有初步成效,不過仍必須建立保護因子,比如讓大家有工作、薪水與時俱進,也有助於減少自殺事件。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今年8月進行的「自殺防治認知調查」,失業者的確是自殺的高危險群,40歲以下的失業者,自殺意念非失業者的3.77倍;40為以上失業者,自殺意念更達非失業者的6.13倍。
令人欣慰的是,調查也指出56%民眾認為自己可扮演守門人角色,協助自殺防治,近半數年內看過或聽過自殺防治的資訊,來源除了以「電視」為主,從「網路」接觸相關資訊的比例也首度超越「報紙」。
李明濱醫師表示,統計顯示一年有2萬6千人自殺未遂,目前已對這些高風險群建立24小時內通報的機制,若能再強化「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的觀念,勢必能挽救更多寶貴生命,讓他們有轉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