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9/4 下午 12:05:16

拯救睡眠大作战 居家电子装置新发展

(關鍵字: 失眠 , 睡眠 , 李學禹 , 睡眠品質

睡眠科技迈向居家化 促进睡眠健康潜力大

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外,新式电子应用科技也成为现代睡眠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台湾睡眠医学学会理事长李学禹表示,台湾睡眠逐渐从“睡眠医学”、“睡眠外科”,演进为“睡眠科技”,但这3个阶段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并存的。举例来说,运用睡眠科技的最新研发,例如:睡眠量测手环和穿戴式装置,可协助睡眠医学对于生理变化的侦测和监控,甚至帮助诊断;而在睡眠外科部分,近年更有机器人手臂、神经侦测器等新式电子科技的介入,可改善传统手术需大范围切除、伤口较大的缺点。

台湾睡眠医学学会理事长李学禹。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李學禹。

特别的是,目前新式电子科技在于睡眠的应用,也逐渐走向居家化,一般人在家只要透过适当的穿戴或非穿戴式装置,就能轻松做到居家诊断、居家治疗和居家追踪,甚至促进睡眠健康。只是,改善睡眠并非一日可蹴,好的睡眠科技产品往往还需符合现代人“容易接受”、“用起来舒适”,以及“可长期使用”的3大目标。

目前,民间居家使用的科技辅助睡眠产品,功能多偏重于侦测和纪录,但对一般人来说,更迫切需要的是“促进健康”,偏偏这类电子科技产品却不多见,台湾人运用生物电能波技术开发的舒眠机,便是少见的其中一例。

巧用科技调控脑波 增加深层睡眠时间

由台湾人运用生物电能波技术开发的舒眠机,并也已经在几家大型医院进行人体研究计划,利用物理共振的原理,调控人脑脑波的θ波(西塔波)和δ波(德尔塔波),进而达到7.83Hz“舒曼波”的冥想、入定境界,就能帮助身体放松、进入深层睡眠,并且慢慢地改善睡眠质量,甚至有机会帮助长期失眠的患者减少药物的使用。

负责研发的成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张凌升表示,人的脑波频率正常在100 Hz以下,但现代人使用各种通讯设备成习惯,让自己暴露在高频电磁波之下,例如:手机是0.9 GHz、Wifi约1.1 GHz、蓝芽通讯约2.54 GHz。这些强度高过人脑数十万至数百万倍的高频电磁波,长期容易对人体造成干扰,导致心绪不稳、失眠或睡不好、白天专注力不集中等症状。

(注:1 GHz = 10的9次方 Hz)

而“舒曼波”是德国物理学家舒曼于1954年所提出的一项理论,认为超低频7.83Hz是最贴近大自然电磁场、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的频谱。当人处于舒曼波之下,会产生天人合一的感觉,心自然感觉平静,让活跃的脑波慢慢进入放松状态,帮助入睡并延长深层睡眠周期,让人睡醒隔天精神饱满,不会有睡很久但老是睡不饱的情况。

夜夜好眠无法只靠单一工具 良好生活习惯不可少

不过,长期且良好的睡眠质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除了适度运用辅助舒眠装置,以及配合专业医生的治疗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养成规律的作息和运动习惯,睡前不滑手机,尽量放松心情,才能稳定神经,帮助入睡。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