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技日新月異,以往在醫療院所才有的電擊器重達20到30公斤,相當笨重,經不斷研發,目前有業者推出「體外自動電擊器(AED)」,體積大幅縮小,猶如筆記型電腦,重量在10公斤左右,俗稱為「傻瓜型的心臟電擊器」。醫師強調,急救過程中,一般民眾即使沒有接受過心肺復甦術(CPR),或是AED的操作訓練,只要在急救範圍內,都可以使用AED救助旁人生命。(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新光醫院慶祝20年院慶,特捐贈價值20多萬元的「體外自動電擊器(AED)」給士林老人服務中心。院長侯勝茂指出,根據衛生署的委託研究,如果在救護車及公共場所廣設AED,可以將急救成功率,由原來的5%提高到20%,在士林老人服務中心配置AED,可提供高齡長者發生緊急狀況時有黃金急救時間,以增加高齡長者獲救的機會。
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年大約有2萬人,到醫院前心跳停止,救活率只有1%到5%,如果國內強制於運動中心等公共場所設置AED,並訓練民眾使用,相信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台灣目前AED的配置率大約為每10萬人16台,衛生署的目標是能追上德國的每10萬人18台,根據日本的經驗,急救成效將可以提高5成。
侯勝茂表示,在台北市,從打119到救護人員到場平均需6分鐘,待急救人員施以急救和心臟電擊,平均還需4分鐘;如果有了AED,就能在救護車來臨前的黃金時間內給予電擊搶救,避免因休克腦部缺氧,提高患者生存機會。
台北市各大醫院急診部以及119救護車上,也陸續安裝AED,但全台總量還不到1000台,價格昂貴和急救責任分攤,都是AED普及化的障礙,一台AED售價從16到25萬元不等。
侯勝茂強調,AED操作簡單,它能自動偵測心率、心電值等狀況,並判斷是否該電擊急救。如果需要電擊,AED有全程中文語音指示功能,不致因慌張而不知所措;通常當患者出現無意識狀態、沒有吸呼和心跳的狀況,就必須立刻使用心臟電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