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1/28 下午 05:51:21

雙極症常被忽略 早治療免神經退化

(關鍵字: 躁鬱症 , 雙極症 , 陸汝斌

雙極症俗稱「躁鬱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成功大學精神科花費10年,收集2000個雙極症案例,發現雙極症與重鬱症合併易有妄想、幻覺等精神官能症狀;抗憂鬱劑對雙極症有效果,但易反覆發作;及早確定診斷,不但效果良好,若能加上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的藥物,可大幅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神經退化現象。

在精神科門診中,雙極症常被誤診,因症狀與重鬱症常合併發生,易有妄想、幻覺。。
在精神科門診中,雙極症常被誤診,因症狀與重鬱症常合併發生,易有妄想、幻覺。。

台南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陸汝斌醫師指出,雙極症是不可逆的精神疾病,臨床上,分成第1型躁鬱症與第2型躁鬱症。差別在於第一型由「狂躁及輕鬱」組成,而第二型則是由「輕躁及重鬱」組成。一般因躁鬱症而送急診的多屬第一型。

雙極症易被錯誤診斷

國外研究發現,一個雙極症的患者被確定診斷往往平均需要7至12年,國內顯然的要比這個時間更長,甚至有不少患者終生被錯誤診斷成精神分裂症或重鬱症,國外統計有40%因診斷不正確而沒有受到恰當的治療,國內當然要比這個數目字更高,尤其是第二型的雙極症,因為病人長期處在憂鬱狀態,僅有少數時間(約佔整個發病期間的2%)發作症狀不是很明顯的輕躁期,因此常遭誤診。

「躁症」:是一種以情緒躁動與高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主要病徵:活動量增加、性需要增加、睡眠的需要量減少、多話、好辯、注意力不易集中、喜好冒險、慷慨、隨意花錢或盲目地投資、思考飛躍自我膨脹、誇大、不切實際。

「鬱症」:是指情緒極度低落,憂鬱不樂的狀態,完全失卻生活樂趣,至少為期2週以上。主要病徵:情緒低落、心情鬱悶、失去信心、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行動遲緩、常呆坐、躺床、沈默寡言、音量小、思考遲鈍、內容貧乏、自殺想法與計畫、胃口減低、食慾不振、性慾減退。

躁鬱症治療以藥物為主

躁鬱症發生的原因因人而異,可以確定的是,其成因與遺傳以及壓力都有關係。根據統計,躁鬱症的發生率為3/1000,以此換算推估,台灣約有69000人患有躁鬱症。一般而言,躁鬱症第1次發作時間約在15到25歲間,發病較早者,與家族病史的相關程度較高。

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除了藥物以外,還可考慮使用「電氣痙攣療法」。這是利用電流通過腦部,以誘發暫時性的癲癇發作,可以治療躁狂發作與重鬱發作,效果較藥物為快,副作用則少於藥物。

至於心理治療,多半使用在躁鬱症的緩解期,可使用的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家族治療、認知心理治療、人際關係治療等。另一種方式是以團體的形式來進行,如病友團體、家屬團體等,透過團體的力量,在治療者的引導下,以發揮治療的目的。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