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7:10:32

脾胃積熱、中氣不足 口中易生瘡

(關鍵字: 潰瘍 , 人類智庫 , 脾胃

口中生瘡 體內有火/中氣不足

口中生瘡,簡稱「口瘡」。在《黃帝內經》中稱為「口糜」、「口瘡」或「口瘍」。後世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病機的不同,又有「口疳」、「口舌生瘡」、「口中疳瘡」、「口破」、「口內糜腐」等稱呼。但一般在習慣上稱之為「口中潰瘍」。

★自我檢視

  1. 脾胃積熱:會使口、唇、舌及牙齦等多處生瘡,周圍紅腫,甚者腮舌俱腫、疼痛、影響進食、口渴飲冷、大便祕結、尿黃赤,或兼身熱、舌質紅,或有裂紋、苔黃、脈數有力。

  2. 陰虛火旺:會引起口瘡反覆發作,每因勞累或夜寐不佳而誘發,瘡面黃白色,周圍淡紅,疼痛晝輕夜重,口乾、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或有紅裂紋、脈沉細且跳動有力。

  3. 中氣不足:會引起口瘡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瘡臉色淡、疼痛較輕、納少脘脹、大便不實、肢軟神疲、短氣懶言、舌質淡、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弱。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脾胃積熱:引起的口瘡,屬於實熱,多因飲食失節,嗜食辛辣醇酒、炙厚味、脾胃積熱、脾開竅於口、脾胃之熱上蒸於口,發生口瘡。

  2. 體內陰虛火旺:引起的口瘡,屬於虛熱,多因思慮勞倦、心陰暗耗,或熱病後期、陰分受傷、陰虛則火旺,上炎於口,發生口瘡。

  3. 身體中氣不足:引起的口瘡,是由於氣虛、勞倦、久病等,使脾胃中氣受損,或是口瘡日久灼陰耗氣、脾胃氣虛、陰火內生,發生口瘡。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脾胃積熱引起的口瘡:治療時應清熱瀉火,藥方選涼膈散、瀉黃散。

  2. 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口瘡:治療時應滋陰清火,切忌苦寒傷陰,如偏於心陰虛者,藥方選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偏於腎陰虛者,藥方選知柏地黃湯等。

  3. 對於身體中氣不足引起的口瘡:治療時應用補中益氣湯或黃耆建中湯;如氣陰兩虛者,可選用生脈散。

![][11649]

本文由《人類智庫》出版社提供,摘錄自《三分鐘面診》一書,原著為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