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一種影響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齒槽骨及牙周韌帶的疾病,雖然好發於中、老年族群,不過現在牙周病罹病年齡層也不斷下降。正確清潔牙齒、定期口腔檢查是預防牙周病的不二法門,以下是常見的牙周病的3大迷思:
- 罹患牙周病一定會牙痛?
正解:錯!
牙齒就像一個硬而結實的管子,牙周病是管子外圍的組織發炎,因此多數牙周病患者,未必有牙痛的感覺,不宜將牙齒疼痛程度與牙周疾病嚴重度畫等號。當發炎的牙齦遭到破壞與牙齒分離,形成容易藏污納垢的囊袋,當囊袋愈深、表示齒槽骨流失愈嚴重,即使牙齒雖然外觀看起來沒有異狀,也未必有疼痛感覺,卻可能有脫落風險。
- 定期洗牙有助於改善牙周病?
正解:對!
沒有刷掉的牙菌斑,累積下來會在口腔內會鈣化成牙結石,牙結石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更多牙菌斑堆積,由於一旦形成牙結石,無法光靠刷牙清除,因此健保提供民眾每半年一次洗牙,目的就是清理牙結石。但是洗牙只能輔助民眾,更容易透過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效果,並不是只靠洗牙就能改善牙周病。
- 罹患牙周病一定要拔牙嗎?
正解:錯!
一般來說,牙醫師不會輕易要求患者植牙,而是盡可能以現有的材料和技術,對既有的恆齒進行治療,除非牙齒破壞很嚴重,留下來還可能破壞旁邊共用骨頭的這顆牙,才會依據專業判斷決定拔牙和植牙。值得注意的是,植牙後若沒有做好牙周控制,仍可能再發生牙周病,骨頭破壞速度甚至比真牙更快。

植牙停看聽 術前七大前提須仔細評估
牙周病治療擺第一 避免植牙失敗
程國慶:植牙新思維 直接裝固定假牙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心搏過緩治療新紀元!全台首度導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具3大突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