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5/30 下午 09:25:34

察言觀色 中醫面診基礎知識(上)

(關鍵字: 人類智庫 , 面診 , 熱病

臟腑在臉部的分布

臉部可以反映身體各部位的生理訊息,使臉部成為整體完整的縮影。臉部的各部位分屬不同臟腑,是臉部望診的基礎。清代醫學家陳士鐸曾說:「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觀臉,而各有部位,不可不知。」

《靈樞‧五色篇》中,將人的臉部比喻為一座宮廷院落,鼻居中央,位置最高,故曰「明堂」。其餘各部,皆如此形象化地予以想像:鼻部稱為「明堂」,眉間稱為「闕」,額稱「庭」(顏),頰側稱為「藩」,耳門稱為「蔽」。正如《望診遵經》所說:「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這是臉部臟腑分布的全部規律。

臉部各部分與五臟的對應關係是:庭候首面,闕上候咽喉,闕中(印堂)候肺,闕下(下極)候心,下極之下(年壽)候肝,肝部左右候膽,肝下候脾,方上(脾兩旁)候胃,中央(顴下)候大腸,挾大腸候腎,明堂(鼻端)以上候小腸,明堂以下候膀胱、子宮處。

《素問‧刺熱篇》,把五臟與臉部的相關部位劃分為:左頰候肝、右頰候肺、額候心、頦候腎、鼻候脾。並說:「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雖然這是從「熱病」的角度來劃分的,但後代醫家已把它擴展、推廣到對一切疾病的「望診」上。

《靈樞‧五閱五使》中說:「五官者,五臟之閱也。」所謂「閱」,是現於外而歷歷可察之義。據此,「喘息鼻張」是肺病,「眦青」者是肝病,「唇黃」者是脾病,「舌卷短而顴赤」是心病,「顴與顏黑」是腎病。腎開竅於耳,當為耳黑。

臨床上,可以將此作為望臉色的補充,且可據五臟與五體的聯繫,以診斷皮、肉、氣、血、筋、骨之病。如《靈樞˙衛氣失常篇》中說:「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

註:《黃帝內經‧素問》和《黃帝內經‧靈樞》中,關於人體臟腑在臉部的色部劃分觀點稍有不同,故本書在上文中分別闡述。(續下一則)

本文由《人類智庫》出版社提供,摘錄自《三分鐘面診》一書,原著為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