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1:19:33

傷口長期不癒 老翁周邊動脈阻塞險截肢

(關鍵字: 張兼華 , 傷口不癒 , 周邊動脈血管阻塞

傷口遲遲未能癒合,小心是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惹禍!一名曾被截掉一節左腳大拇指的90歲陳姓老翁,手術後的傷口經過3個月仍無法癒合,且發黑的傷口讓他感到劇烈疼痛,寸步難行,晚上也痛到無法入眠。醫師表示,患者的四肢冰冷,無法摸到腳的脈搏,最後經血流檢查,才證實為小腿處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所致。

張兼華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時,腳在行走時可能會出現疼痛,嚴重時腳趾頭末梢會因缺血而呈現黑紫色。(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張兼華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時,腳在行走時可能會出現疼痛,嚴重時腳趾頭末梢會因缺血而呈現黑紫色。(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醫師黃介琦表示,周邊動脈阻塞好發於高齡、三高患者,或是腎臟功能不好的人身上,這類病人一旦傷口感染嚴重,很可能就必須截肢。若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因為組織不斷的壞死而產生敗血症,甚至造成器官衰竭危及生命。但若能及早發現控制感染,就能避免截肢並保住性命。

同院血管外科醫師張兼華說明,周邊動脈阻塞時,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通常只是腳在行走時會感到輕微疼痛,走路會痠且無法走遠,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而周邊動脈阻塞依症狀分為四級:一級患者的下肢容易感到冰冷,男性可觀察到明顯掉毛現象。發展到第二級會有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走路感到腿疼痛,須休息後才能再走,但走一段路又會感到痛而需要停下。到了第三級則會連休息時都覺得腳痛。阻塞到第四級時,腳趾頭末梢會開始變得蒼白甚至轉為紫黑,甚至會因腳部缺血而出現水泡、逐漸潰爛,或是受傷後變成慢性潰瘍,此時的治療方式往往都是截肢手術。

黃介琦醫師表示,以陳姓老翁的個案為例,必須先打通阻塞的血管,傷口才能有效的癒合,所以治療上會先為患者做血管成形術,將已經阻塞的血管重新打通恢復血流正常供應,然後再以「自由皮瓣手術」從大腿取下一塊帶有血管的皮瓣,移植到已完成清創的左腳掌,重建腳部功能,讓患者在術後還能保有行走的功能,並避免因患部缺血而壞死,甚至截肢。

醫師呼籲,若是傷口一直無法癒合,轉變成慢性傷口,而且開始感到紅腫熱痛,出現分泌物,甚至傷口的氣味改變;或是原本不痛的傷口,突然感到劇烈疼痛,就要留意並及早就醫。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