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就如同花開花謝;大體老師的慈悲,展延了生命的意義。臺北醫學大學於12日舉辦《100學年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邀請大體捐贈者家屬參加追思活動,並接受同學獻花,會場充滿莊嚴、難捨與感恩氣氛,藉著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感念無語良師在天之靈,撫慰大體捐贈者家屬哀傷心情,同時致上北醫師生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
閻雲校長表示,30多年前,大體捐贈風氣尚未普遍,大體來源很少,在他就讀北醫醫學系時,大體解剖課程,非常艱難。如今,有許多人身後奉獻,捐贈軀體成為大體解剖課的無語良師,學子透過無語良師的身教,探究身體的奧秘,從基礎醫學領域跨入臨床醫學領域,培養成獨當一面的醫生,無語良師莊嚴與神聖犧牲奉獻,以及家屬的高貴情操,令人由衷欽佩。
兩年多前來訪北醫的耶魯大學醫學院 努蘭(Prof. Nuland)教授曾說:「一個醫學生初次面對身體的感受,將會決定他以後面對病人的態度」,尊重大體老師是醫學倫理教育的最好學習,北醫學生拜訪大體老師的家人,了解大體老師的生平事蹟,深刻認知老師的生前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思想、有生命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一具冰冷的軀體;日後,在行醫時,面對病人將充滿人文情懷,視病猶親,尊重生命。
追思紀念會上,播放訪問捐贈大體老師家屬的紀錄片,細說當時捐贈大體的心路歷程,以及學生學習尊重,感恩大愛,與大體老師互動前後的心靈感受與變化。北醫師生致上虔誠的祝福,向無語良師在天之靈致敬與致謝,感謝所有大體捐贈者家屬的大愛成全,這些無語良師默默地以身教導一代又一代的醫學生,成為視病猶親的好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