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很多老年人的噩夢之一,雖然症狀不及逐漸失智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嚴重,但神經退化導致肢體僵硬、動作遲緩或全身顫抖等,皆讓病患本身跟家屬苦不堪言;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男性長期攝取莓類可以降低4成帕金森氏症的病發率,比市面上任何一種藥物都要來的有效。
根據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的報導,哈佛大學和英國諾威治大學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13萬名男女性受試者中,約莫800人得到了帕金森氏症,再排除掉年紀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後,發現有固定吃富含「類黃酮」(或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的水果(特別是莓類),會降低近4成的發病機率,而每週固定吃1份莓類,長期下來亦能有效降低24%的得病率。然而,這樣的關聯只有在男性身上找到,女性潛藏性的患者似乎無法從中得利;該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神經病學》期刊上(Neurology)。
莓類或茄子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s)為「類黃酮」的一種,同樣具有相當好的抗氧化和消炎功能,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研究人員在這次的實驗中發現,類似的功效似乎也能反應在活化神經傳導途徑(neuron signaling passageways)上,藉此降低帕金森氏症病發的機率。在過去的臨床上,女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例平均高於男性,但像咖啡因(caffeine)或類黃酮的預防作用卻很顯地只在男性身上發生作用,至今依舊照不出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
帕金森氏症的病因為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產量不足所致,患者無法得到痊癒,卻能透過既有的藥物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壽命也不會因此而縮短。值得注意的是,約有2成的長期病患會惡化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失智症狀,造成身心功能雙重退化。研究人員表示,相關的預防效果還需要透過進一步的個體研究找出更明確的關聯,但能在大啖酸甜莓果的同時降低帕金森氏症的病發機率,那可真的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