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最近在台湾严重肆虐,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导致身体疲累及食欲降低,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激增,医疗量能可能无法负载所有的确诊者,必须将医疗留给重症者。当确诊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由于发烧会加速身体代谢率,营养素需求量提高增加,也会增加体内液体流失导致脱水,就算没有明显口渴或饥饿感,也应该持续进食及补充液体,摄取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才有足够的免疫力对抗COVID-19病毒。
振兴医院营养治疗科营养师陈韵婷表示,大部分新冠肺炎确诊者都属于轻症或无症状,未来可能至集中检疫所或在家隔离,在营养照顾上可以这样做,将有助于身体的康复,也有助于维持医疗量能不致于崩溃。
一、饮食摄取原则及注意事项
(1)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感染COVID-19的病人会增加体内压力,此时期不该过度限制热量,应多吃/喝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及饮品,才能让身体有足够的营养对抗体内的能量耗损。每日热量摄取:体重x25-35大卡+200-250大卡(如60公斤成人平时每日的热量摄取约1500-2000大卡,因热量需求增加,需比平时提高200-250大卡/天);可选择含2-3份油脂来源的食物,如坚果种子、酪梨、乳酪等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蛋白质摄取量:体重x 1.2-1.5公克(如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需75-100公克);可摄取280-400公克的各种肉或鱼类食物等获得足够蛋白质需要量,良好的蛋白质来源为大豆制品、鱼贝类、鸡蛋、各种肉类、乳制品(牛奶、优格、起司等)、蛋白质饮品等。
《高蛋白奶昔》2.5杯量/约600ml(每杯可提供200大卡热量及12公克蛋白质)
全脂优格:3/4杯(希腊优格蛋白质含量更高)
全脂牛奶:1杯(若希望质地浓稠点可自行加量)
花生酱:1大匙
新鲜水果:如香蕉、芒果、莓类等 (可依个人喜好加入适量水果增加风味)
(2)少量多餐
这个时期食欲可能会变差,就算没有明显饥饿感,也应每隔2-3小时进食一次,6餐/天,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补充营养。
(3)使用营养补充品
将口服营养补充品纳入日常饮食一部份,增加餐间营养摄取。尤其不感觉饥饿或对进食感到费力或疲累,无法吃到足够需要量时,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品,可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及必需营养素,可选择每瓶250-300ml提供至少250大卡热量及15-30公克蛋白质的饮品,并可冷藏取代一般冷饮,选择不同口味/风味产品,以避免味觉疲乏。
二、液体补充原则及注意事项
(1)维持体内足够的水份,随时注意是否有脱水的情况
脱水症状包括:口渴感增加、发烧、尿液量减少、浓或呈深色、口干、心跳加快、疲累及意识混乱等,当身体处于脱水时,呼吸系统的分泌物会变得较为浓稠,难以从肺部排出,当肺部无法清除这些分泌物时,就可能导致肺炎,为避免脱水,此时期需增加液体摄取量。
每日液体摄取量:体重x40-45毫升(如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需至少2400-2700毫升的液体补充),最佳的补充液为具热量及蛋白质的清流质饮品、口服电解质补充液或运动饮料,可补足身体必需的电解质及矿物质,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评估液体补充是否足够,则为观察尿液颜色(每3-4小时解尿颜色应呈淡黄色)。
(2)如何预防脱水
1.每小时都要补充,至少每15分钟应补充80-160ml液体,无法一次喝大量液体者,建议少量且每隔数分钟就喝一次。
2.选择多样化的流质种类避免味觉疲劳。
3.睡前床边应放置足够液体,确保半夜醒来能够补充。
4.若有呕吐或腹泻情形,除喝水外,也应该要补充口服电解质液,如舒跑、宝矿力水得等,可以居家自制口服电解质补充液:盐(1/2-3/4茶匙)+果汁(如苹果/橘子/葡萄/蔓越莓)1杯+水(3.5杯)。
三、味觉或嗅觉改变时可以怎么做
1.将食物放冷或放至室温下,可能会比热食尝起来更佳。
2.若食物尝起来有金属味,建议使用塑胶餐具盛装及进食。
3.避免过于甜腻的食物。
4.若饮品喝起来有酸味或苦味,可加入适量的糖分调整。
5.无味的食物中可加入天然辛香料,增加风味。
四、维持体重
体重是身体含水量及营养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体重流失显示体内持续的液体、脂肪、肌肉量的减少。肌肉量减少会使身体感到虚弱,会影响下床、走路或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由于身体重新合成肌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预防急性期肌肉量的流失,对于日后的复原极为重要,应每天量体重,并维持目前的体重为佳。
五、复原及复健期的营养
维持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搭配运动,能保有抵抗力及减少肌肉流失,有助于恢复日常活动。
最后需提醒的是,若患者本身为慢性疾病者,营养需求则需依个别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