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67岁退休教师,日前上厕所时连续多次大量出血,经就医诊断后发现患者忽略粪便潜血的阳性反应长达40年,造成病症已恶化为大肠癌第四期,且已转移肝脏,所幸经个人化标靶治疗和手术切除肝患部后,幸运捡回一命。医师表示,过去肠癌肝转移患者多因无法切除患部而几乎无法长期存活,但是以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缩小肿瘤后,可提高病灶的切除率,使3年存活率提升约5成。
台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医师蒋锋帆表示,大肠直肠癌共分四期。第一期局限在黏膜或肌肉层,第二期穿出肌肉层,无淋巴转移,第三期已转移至淋巴腺,第四期则已转移至其他器官,五年存活率分别为98%、80%、65%与10%。早期病患以手术切除为主,如高转移风险患者建议加上辅助性化学治疗。但是,针对已经发生癌细胞转移的患者,建议采疗效好的全身系统性化学治疗,再手术切除转移病灶,以肝脏转移为例,五年存活率可达五成。
一般外科医师郑绍彬指出,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肝转移患者提获得痊愈机会的最佳疗法。针对不能切肝的肠癌肝转移患者,国际治疗趋势是先用肿瘤反应率较高的标靶药物治疗,让肿瘤缩小以增加切肝率的机会,藉以增加患者长期存活的机会。
依据美国国家癌症治疗准则(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最新的大肠直肠癌临床治疗指南建议,在决定手术治疗前需先检测KRAS基因是否突变,如果KRAS基因没有突变,则可使用标靶药cetuximab(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增加转移性大直肠癌的整体存活效果、肿瘤反应率及病症控制效果。根据2010欧洲肿瘤医学会(ESMO)年会发表的研究显示,KRAS 基因没有突变的转移性大肠直肠癌患者,于第一线使用此标靶药,在8周内肿瘤有迅速缩小效果,且中位存活期可达28.3个月。
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王辉明医师表示,根据台中荣总近几年统计大肠直肠癌肝转移病患,经由个人化标靶治疗后,肿瘤的反应率可达到9成,其中64%的肝转移因而得以切除,切除后3年存活率提升至55%。他说,大肠癌治疗已有突破,一旦发现肿瘤,建议要及早就医。除此之外,定期进行肠胃道健康检查,也可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还有呼率民众少接触致癌物及烧烤类、动物性饮食,多吃蔬果、青菜,才能远离大肠直肠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