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寶寶割「包皮」了嗎?國內許多家長對幼童割包皮有錯誤迷思,認為有割包皮長大後才會是真正男性,但當忍痛割去包皮後,又後悔莫及。醫師表示,除了宗教理由,一般不會建議幼童割包皮,因為男童割包皮壞處多,因為幼兒陰莖發育未全,往往割除後會形成包皮過短,容易導致「小雞雞」受細菌及尿液感染,引起併發症,因此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整形外科醫師陳錦銘表示,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中,割包皮是一種儀式,早在埃及壁畫中便可看到割包皮的圖相。在非洲許多民族中,或是猶太教中,割包皮更是每個男童不可避免的成年禮。但是站在醫師立場,則是不贊成割包皮。
因為通常剛出生的小男嬰都會有包皮過長的現象,但它可以保護細嫩的龜頭,尤其在嬰幼兒發生容易尿布疹的時期,如果勉強用力將包皮拉到龜頭後面,常會造成受傷甚至疤痕,孩子會感到疼痛。
對3歲以下的兒童,「包莖」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併發感染或排尿阻塞,是不須要治療的。陳錦銘醫師指出,有高達 9成的男童都有包莖傾向,因此不需在一出生就急著割除包皮,相反地,包莖可保護幼童的小弟弟免於受細菌及尿液感染,通常5、6歲開始到小一、二,甚至國中時,包皮會自然與龜頭分離,因此不需操之過急,以免割太短導致日後勃起疼痛的後遺症。
在傳統上,治療包莖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手術了,因為手術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龜頭後方以環形切口將多餘的包皮完全或部分切除,所以一般皆以包皮環切術(circumcision)或割包皮來稱呼這一項手術。
雖然在美國,曾推行新生兒包皮環切術,但近年來己漸漸減少;美國兒科醫學會日前也呼籲民眾不必為男童行預防性的包皮環切術。只要能加強個人衛生教育,注意局部清洗,也可達到。而包皮上特有的腺體對龜頭有保護的作用,能減少感染的機會,一旦切除包皮,也就永久喪失了這項保護。